时间: 2025-04-26 12:0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8:34
一片花飞春意减。雨雨风风,常恨寻芳晚。
若个花枝偏入眼。尊前细问春风拣。
醉里看花云锦烂。只记莺声,不记红牙板。
留著佳人鹦鹉盏。明朝剩把长条换。
春天的气息在一片花瓣飘飞中渐渐消散。
细雨和风中,常常怨恨寻觅花香的时光太晚。
哪一枝花正好映入眼帘?
在酒杯前细细询问春风的偏爱。
醉眼看花,犹如云锦般绚烂。
只记得黄莺的鸣叫,不再想起红牙的琴声。
留下美人手中的鹦鹉盏,
明天再换一条长长的酒带。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雪窗,金朝人。他是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擅长于诗词及散文,风格多样,尤其以抒情词见长。元好问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蝶恋花》是元好问在戊辰年(1254年)所作,写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有关。随着金朝的衰落,元好问的内心充满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蝶恋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惋惜。诗的开头便以“花飞春意减”引入,春天的气息因花瓣的飘落而渐渐消失,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着,诗人用“雨雨风风”描绘了一个阴雨绵绵的春日,增添了忧伤的氛围。诗中“常恨寻芳晚”一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无奈与惋惜,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用“若个花枝偏入眼”来表达对春花的渴望和寻觅的心情,似乎在问春风为何不多带来些花香。醉眼看花的场景生动而富有诗意,云锦般的色彩让人沉醉,体现了诗人对美的向往和享受。最后,诗人提到与佳人共同饮酒的场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盼,形成了全诗的情感高潮。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蝶恋花》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红牙板”指的是什么?
本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