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7:42
贺新凉 其二 吊季彭自溺 作者: 杨杏佛
九地黄流注。叩苍穹沉沉万象,当关豺虎。呕尽心肝无人解,惟有湘灵堪语。忍独醒呻吟终古。眼见英雄成白骨,好头颅未易苍生苦。心化血,血成雨。一泓浊井埋身处。赋招魂胥潮呜咽,蜀鹃凄楚。河汉精灵归华岳,谁向清流吊取。但冉冉斜阳西去。试向中原男子问,有几人不欲臣强虏。生愧死,死无所。
这首诗表达了深沉的悲痛与失望。大地的黄河水流淌不断,仿佛在叩击苍穹,沉重的万象显得无比压抑,正当豺狼虎豹横行。倾尽心血却无人理解,唯有湘灵能够倾诉我的苦楚。忍耐着独自醒来,呻吟声似乎要穿越古今。目睹英雄化为白骨,头颅高悬却难以解救苍生的苦难。我的心化作血,血雨滂沱,埋藏在一口浑浊的井中。赋予魂灵的召唤在潮水中呜咽,蜀地的杜鹃声凄楚动人。银河的精灵归于华山,谁能在清流中为我哀悼?但斜阳渐渐西去。试问中原的男子,有多少人不希望成为强者或被敌人掳掠?生存让我羞愧,死去又无所依托。
作者介绍: 杨杏佛(约1880-1940),字少白,号杏佛,浙江人,近代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揭露社会弊病,表达对人民苦难的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近代动荡不安的时期,正值国家危机、社会动乱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对英雄的哀悼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这首《贺新凉 其二 吊季彭自溺》以豪放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悼和对现实的批判。开篇通过“九地黄流注”,将读者引入一个辽阔而又沉重的世界,展现出历史的深远与无情。诗人自述倾尽心血,却无人能解,表达了孤独和无奈的情感。随后,诗中通过“眼见英雄成白骨”,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残酷与无情,英雄的壮志未酬,化作了无尽的白骨,令人心痛。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用“心化血,血成雨”来传达内心的痛苦与悲伤,似乎每一滴血都是对现实的控诉。最后,诗人在斜阳西去的场景中,向中原的男子发出质问,质疑人们的生存选择与内心的挣扎,生与死之间的无奈与愧疚贯穿整首诗,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哀悼、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悲愤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湘灵”主要象征什么?
A. 湘江的水
B. 英雄的灵魂
C. 自然的力量
D. 诗人的孤独
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
A. 对国家的赞美
B. 对历史英雄的哀悼
C. 对自然的描写
D. 对爱情的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