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7: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7:33
凤凰台上忆吹箫 雪意次韵和林清晓
作者:傅义
霜剪疏林,月迷荒渚,苇风轻偃良畴。
正鸟潜人匿,万动俱休。
惟待天工妙手,裁白玉装遍州楼。
凝望处,如无似有,诓了双眸。
何由?敛晖欲启,弥万里彤霄,您地都收!
任水凝冰固,封锁兰舟。
银霰才飞旋止,依旧是,烟惘云愁。
怜青女,徘徊半空,不下谁留!
霜刃割开稀疏的林木,月光迷乱了荒凉的水岸,芦苇随风轻轻摆动,田畴安然无恙。
正是鸟儿潜藏,人们隐匿,一切动态都已停止。
唯有等待天工巧手,裁剪白玉般的装饰遍布州楼。
凝视的地方,似乎没有又似有,欺骗了双眼。
何以至此?光辉收敛欲启,万里彤霄尽收眼底!
任水面凝固如冰,锁住了兰舟。
银霰刚飞旋止,依旧是,烟雾朦胧、云愁满怀。
怜惜那青色的女子,在半空中徘徊,谁又能留住她?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凤凰台”本身可能暗指古代诗词中的意象,象征着高洁、优雅的境地。
作者介绍:傅义,现代诗人,作品常以自然、人生哲理为题材,风格朴实而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冬季,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对孤独和生命的感悟,展现出对自然与人心的深刻思考。
《凤凰台上忆吹箫 雪意次韵和林清晓》是一首描写冬季景色与人内心情感的诗。诗中以“霜剪疏林”开篇,直入寒冬的意象,给读者一种凛冽的感受。接着“月迷荒渚,苇风轻偃良畴”,通过月光与微风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又寂静的冬日画面。诗中反复出现的“凝望”和“如无似有”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任水凝冰固,封锁兰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兰舟象征着人生的旅程,而银霰则暗示着生命中的忧愁与烦恼。最后一句“怜青女,徘徊半空,不下谁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眷恋。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对生命、孤独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美的赞美,还有对人心复杂情感的细腻刻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和情感的厚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冬季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孤独及人际关系的思考,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霜剪疏林”主要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凝望处,如无似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兰舟”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