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满庭芳 赠醴泉县任公》

时间: 2025-05-05 05:32:32

诗句

任公决裂,也待风流。

专心道上搜求。

子细研穷,何者名为真修。

认正即心是佛,除心外、匪是良由。

无别法,便澄心遣欲,捉住猿猴。

心上纤毫不挂,更那堪,时复闲想骷髅。

自是心忘境灭,真性优游。

常常心怀恻隐,起真慈、功行圆周。

神光灿,向大罗,恣意云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32:32

原文展示:

满庭芳 赠醴泉县任公
作者: 马钰 〔元代〕

任公决裂,也待风流。专心道上搜求。
子细研穷,何者名为真修。
认正即心是佛,除心外匪是良由。
无别法,便澄心遣欲,捉住猿猴。
心上纤毫不挂,更那堪,时复闲想骷髅。
自是心忘境灭,真性优游。
常常心怀恻隐,起真慈功行圆周。
神光灿,向大罗,恣意云游。

白话文翻译:

任公若能决裂于世俗,也应当保持风流潇洒。专心在道理上寻找,仔细研究,究竟何者才是真正的修行。
认清了,心就是佛,除了心以外别无良由。
没有其他的法门,唯有清心遣欲,捉住那顽皮的猿猴。
心中哪怕有一丝牵挂,难以承受,时常还会闲想骷髅。
其实是心忘却了境界,真性自在游走。
常常心怀怜悯,发起真正的慈悲,功德圆满。
神光闪耀,向着大罗天,随意云游。

注释:

  • 任公: 这里指的是任公,可能是指某位道士或朋友。
  • 风流: 指洒脱和不拘一格的风范。
  • 心是佛: 道教或佛教中认为,真正的自我即为佛性。
  • 猿猴: 象征心中的欲望和杂念。
  • 骷髅: 暗示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道士,诗人,精于道教思想,其作品多反映出道教的哲理和人生观。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与任公的交流,表达了对修行、心性的思考及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满庭芳 赠醴泉县任公》是一首深刻的道理诗。作者马钰用简练的语言,探讨了心性与修行的关系。诗中提到“任公决裂”的意象,表达了对尘世的摆脱和对内心真实的追求,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诗的第一句即点明主题,任公如果能放下世俗的纷扰,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风流潇洒。接下来,诗人引导读者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与其追逐外在的法门,不如内心的清净和欲望的放下显得更为重要。

“心是佛”的直白表述,强调了内心的力量和智慧,提示人们要向内探索,而不是一味依赖外在的形式。诗中提到的“捉住猿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控制内心杂念的重要性。如果内心有一丝牵挂,便会被无尽的思绪缠绕,甚至让人想起死亡的骷髅。

后半部分,诗人强调真性优游,表达了对慈悲和温情的重视,认为心怀恻隐、施行慈悲才是修行的圆满。最后一句“神光灿,向大罗,恣意云游”,则展现了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向往,体现了道教的洒脱与超然。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任公决裂,也待风流:任公如果能放下世俗的羁绊,也能保持风流潇洒。
  2. 专心道上搜求:全心全意在道理上寻找真理。
  3. 子细研穷,何者名为真修:仔细研究,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4. 认正即心是佛:明白了,心就是佛。
  5. 除心外匪是良由:除了心以外,没有其他的良好理由。
  6. 无别法,便澄心遣欲:没有其他法门,唯有清心遣欲。
  7. 捉住猿猴:控制内心的欲望和杂念。
  8. 心上纤毫不挂:内心若有一丝牵挂。
  9. 更那堪,时复闲想骷髅:更难承受,时常还会想起死亡。
  10. 自是心忘境灭,真性优游:心忘却境界,真正的自性自由自在。
  11. 常常心怀恻隐:常常心怀怜悯。
  12. 起真慈功行圆周:发起真正的慈悲,功德圆满。
  13. 神光灿,向大罗,恣意云游:神光闪耀,向着大罗天,随意云游。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心是佛”比喻内心的智慧。
  • 对仗: “心忘境灭,真性优游”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 “猿猴”象征内心的杂念,“骷髅”暗示死亡的无常。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修行,呼吁人们放下世俗的欲望,寻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体现出道教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 风流: 象征潇洒和超脱。
  • 猿猴: 象征内心的欲望与杂念,难以驾驭。
  • 骷髅: 暗示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恐惧。
  • 神光: 象征智慧的闪耀和内心的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心是佛”是指什么?

    • A. 外在的修行
    • B. 内心的真实
    • C. 物质的追求
    • D. 社会的地位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捉住___”,象征控制内心的欲望。

  3. 判断题: 诗人认为外在的法门比内心的修行更重要。(对/错)

答案:

  1. B
  2. 猿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心经》:探讨心性与智慧的关系。
  • 《道德经》:讲述道教哲理与自然法则。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庐山谣》对比,二者都表现了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但马钰更侧重于心性的修行,而李白则更多地抒发情感与豪放。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道教文化与诗词艺术》
  • 《马钰与道教思想》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杂曲歌辞 悲歌行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赠历阳褚司马(时此公为稚子舞,故作是诗) 阳春歌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秋浦寄内 寄淮南友人 览镜书怀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夕霁杜陵登楼,寄韦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佛齿 迁舟 之字加偏旁的字有哪些?这份列表让你快速掌握_汉字偏旁学习 包含湘的词语有哪些 伦字开头成语大全_伦字开头成语汇总 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拼音rui的汉字_rui的字有哪些 羽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畏首畏尾 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害人不浅 讹以传讹 艸字旁的字 杀风景 仰面朝天 止字旁的字 力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力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