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5:1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5:19:16
作者: 马钰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山侗入道,远离巢窝。
专心一志如何。
决要烟消火灭,保养冲和。
谁知因而借宿,稍相违便起风波。
伤功行,起无明怪劣,诗曲嘲他。
蓦想从前自咒,将身比驴牛,象马驼骡。
追悔无由,不免放效廉颇。
专专负荆谢罪,望吾师痛挞则个。
琢磨过,免教真性,再见阎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的喧嚣,追求道理与和谐的决心,但因偶然的错误而遭遇风波,内心感到懊悔和自责。他回想起自己曾经自我诅咒,将自己比作驴牛,感慨自己追悔无由,最终只能承认自己的错误,期待师长的指正,以求得真正的自我觉悟和超脱。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著名道士和诗人,主张道教思想,深受当时文人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道理为主题,追求心灵的解脱与安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渴望寻求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诗人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道理的追求和对自我缺陷的认知。
这首诗通过山侗隐士的形象,表现了追求道理与内心和谐的主题。开篇提到“远离巢窝”,意味着脱离世俗的纷扰,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然而,诗人却因“稍相违便起风波”而感到困扰,这体现了修道者在追求理想途中面临的现实挑战。诗中的自我反思与懊悔,尤其是“将身比驴牛”,生动地表现了修道者的谦卑与自责。
整首诗流露出深刻的哲理思考,既有对自我不足的反思,也有对师长的期待和尊重。结尾提到“再见阎罗”,则暗示了对生死与真理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心态。诗人通过对内心的剖析,传达了修道者的苦闷与追求,体现了道教文化中对自我修养与内心和谐的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表达了对内心和谐与道理追求的渴望,同时反映了修道者的困惑与反思,强调了诚心悔过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山侗入道”是什么意思?
“再见阎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