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9:19
原文展示:
乐府曾知有此堂。
路人犹解说欧阳。
堂前杨柳经摇落,
壁上龙蛇逸杳茫。
云澹泞,月荒凉。
感今怀古欲沾裳。
胡僧可是无情物,
毳衲蒙头入睡乡。
白话文翻译:
曾经有乐府诗歌在这里传唱,路过的人还在谈论欧阳修。
堂前的杨柳已经摇曳凋零,墙上的龙蛇图案也变得模糊不清。
云层淡薄,月光显得荒凉。
我感慨当今,怀念古人,想要沾湿衣裳。
那胡僧难道只是无情物吗?
他披着毳衲,蒙头进入梦乡。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齐贤,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抒情、怀古为主,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鹧鸪天》写于元代,正值元朝统治下的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时期。诗人通过古今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不满,体现了对家国情怀的深刻关怀。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感慨与怀古情绪的诗作。通过对堂前杨柳和墙上龙蛇的描绘,诗人将现实中的荒凉与历史的辉煌对比,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诗的开头提到乐府与欧阳修,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暗示着历史的沉重与美好。
诗中“云澹泞,月荒凉”一句,运用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云层的淡薄和月光的荒凉,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通过这样的意象,诗人不仅感受到个人的失落,也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最后两句提到的胡僧,似乎在揭示一种对外族文化的思考,虽然他身披毳衲,生活简单,却也在逃避现实。这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复杂,既有对历史的感慨,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形成了一种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乐府曾知有此堂。
"乐府"引出诗歌的历史背景,暗指这里曾有盛名。
路人犹解说欧阳。
路过的人还在谈论欧阳修,表明历史的存在与影响。
堂前杨柳经摇落,
杨柳的摇曳与凋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壁上龙蛇逸杳茫。
墙上的图案模糊,象征着历史的变迁与记忆的模糊。
云澹泞,月荒凉。
细腻的自然描写,渲染出一种孤寂与冷清的氛围。
感今怀古欲沾裳。
诗人感慨今昔,渴望触碰过去的美好,情感真挚。
胡僧可是无情物,
对胡僧的质疑,暗示对外族文化的无奈与失落。
毳衲蒙头入睡乡。
胡僧的简单生活,表达了对现实逃避的态度。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个人命运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欧阳”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胡僧”指的是:
诗中“云澹泞”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李齐贤的《鹧鸪天》更多地关注于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情感更加深沉与复杂;而白居易则强调自然与人情的和谐,情感更为直接与明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