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0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4:10
临江仙
陈永正
昨夜梦随新月坠,醒来却见霏微。
残秋风雨自无时。
啁啾林鸟,叶尽尚争枝。
高洒只愁从海上,寒深湿了征衣。
那能晞发向咸池。
微吟九辩,孤燕忍辞归。
昨夜我的梦随着新月的降落而消散,醒来时却只看到细雨霏霏。
残秋的风雨总是无时无刻地侵袭。
林间的鸟儿啁啾叫唤,尽管叶子已经落尽,它们仍争着在枝头嬉戏。
我高兴地洒酒,只是愁苦来自海上,寒气湿透了我的征衣。
哪里能在咸池边晾干头发?
我低声吟唱《九辩》,孤独的燕子也忍不住要回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永正,现代诗人,作品多以情感细腻和抒情为主,擅长描写自然与人心的关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冬时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在孤独与思乡心情下的感悟。
这首《临江仙》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出一种秋冬交替时的独特氛围,诗人在梦中与新月相伴,却在醒来时面临无情的霏微细雨,营造出一种梦与现实交错的感受。诗中的“啁啾林鸟,叶尽尚争枝”一语,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顽强,尽管天气冷酷,鸟儿依然在争取生存的机会,映射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高洒只愁从海上,寒深湿了征衣”则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愁苦,海上行船的艰辛,以及旅途中的寒冷与湿润,进一步深化了诗中对人生旅途的感慨。最后两句“那能晞发向咸池,微吟九辩,孤燕忍辞归”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表现出诗人对归属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诗充满了秋冬的萧瑟与孤独感,同时也透露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锐感知。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孤独感,反映出对生命韧性的敬畏与对归属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新月”象征什么?
A. 失落
B. 新开始
C. 旧梦
答案:B
诗人醒来时看到的是什么?
A. 阳光
B. 霏微细雨
C. 明月
答案:B
“啁啾林鸟”中的“啁啾”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鸟鸣
C. 雨声
答案:B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典诗词的美学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