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5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3:44
《水龙吟 庐山雾》
作者:叶圣陶
庐山雾景难描,影机画笔都无济。
晴峦叠翠,倏萦一缕,
缟裾轻曳,顿失前峰,
旋迷旁壑,混茫而已。
又批封却障,忽开半面,
分明见青螺髻。
楼外丛杉挺峙,
似迷藏与人游戏。
近株已隐,远株尤显,
霎时更检替。
变复多端,无分远近,
影形俱翳。
但排窗雾人,沾衣润席,
够清凉意。
这首词描述了庐山的迷雾景色,画笔和摄影机都无法真实地描绘出它的美丽。阳光照耀下,层叠的山峦显得格外翠绿,轻轻的雾气缭绕,让人失去了对前方山峰的视线,旁边的峡谷也显得混沌不清。突然间,雾气似乎被撕开了一角,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青色的螺髻峰。楼外的松树挺直而立,仿佛在与人玩捉迷藏。近处的树木隐没于雾中,而远处的树木却更加显眼,瞬间又发生了变化。雾气变化多端,远近之间难以分辨,形影全被笼罩。只是在窗前拨开雾气,衣服沾湿,席子也湿润,这种感觉正好带来了清凉的意境。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吴江人,近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和评论家,以散文、小说、诗歌闻名。其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深受读者喜爱。
《水龙吟 庐山雾》创作于叶圣陶对庐山的游览期间,诗人被庐山的自然景观所吸引,特别是那神秘而变幻莫测的雾景,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词,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感悟。
《水龙吟 庐山雾》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典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庐山雾景的神秘和多变。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在庐山游览时的感受。开头两句“庐山雾景难描,影机画笔都无济”,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庐山雾景的赞叹,认为无论是画笔还是现代摄影都无法真实地捕捉到这种自然之美。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描绘晨雾中的山峦、松树等意象,展现了庐山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尤其是“晴峦叠翠,倏萦一缕”,描写了雾气缭绕的瞬间,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诗中“似迷藏与人游戏”的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相结合,增添了趣味性和生动性。
整首词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流动感,雾气的变幻和景色的交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无常与美丽。诗的结尾“但排窗雾人,沾衣润席,够清凉意”,则巧妙地将自然与人融为一体,留下了清新凉爽的余韵,使读者在心灵上也产生了共鸣。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庐山自然景观的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传达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意境。
诗中提到的“影机”指的是什么?
A. 画笔
B. 相机
C. 影子
D. 电影
在诗中,青螺髻峰的意象主要体现了什么?
A. 变化
B. 固定
C. 美丽
D. 隐秘
“但排窗雾人,沾衣润席”这句话传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温暖
B. 清凉
C. 湿润
D. 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