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1: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1:10
临江仙二首 其二 游圆明园
作者: 顾随
散步闲扶短杖,正襟危坐高冈。
一回眺望一牵肠。
数间新草舍,几段旧宫墙。
何处鸡声断续,无边夕照辉煌。
乱山衰革下牛羊。
教人争不恨,故国太荒凉。
闲步时我拄着短杖,端正坐在高岗上。
我一回头眺望,心中不禁牵挂。
几间新草房,几段旧宫墙。
哪里传来断断续续的鸡鸣,无边的夕阳照耀辉煌。
在衰败的山峦下,牛羊漫游。
让我不禁感到怨恨,故乡实在太过荒凉。
该诗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国家的破败,尤其是提及圆明园这一历史遗址,给人以强烈的怀古之感。圆明园作为清代皇家园林,曾经是辉煌的象征,而今却满目疮痍,诗人以此为背景,抒发对故国的惋惜与哀痛。
作者介绍:顾随(1900-1984),字晓岚,江苏人,近现代重要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风深受古典诗词影响,常以历史和个人感受结合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写作于20世纪,正值中国经历重大变革的时期。顾随在游览圆明园时,感受到昔日繁华的遗迹与如今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写下此诗,表达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与痛惜。
这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和历史遗迹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沉思念和痛苦。开头的“散步闲扶短杖”展现了诗人悠闲的态度,然而随着目光的远眺,内心的牵挂随之涌现。诗中描绘的草舍和旧墙,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现状的感慨。尤其是“鸡声断续”,仿佛让人听到乡村的宁静,却又带来一丝忧伤。最后一句“教人争不恨,故国太荒凉”更是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无奈与愤懑。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顾随的深厚文学功底和对祖国的深切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故国的深刻思念与对国家衰败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在历史变迁中的复杂情感。
诗词测试:
“闲扶短杖”中“短杖”指的是什么?
A. 拐杖
B. 长杆
C. 竹竿
D. 木棍
诗中提到的“鸡声”有什么象征意义?
A. 乡村的宁静
B. 城市的喧嚣
C. 动物的叫声
D. 音乐的旋律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愉悦
B. 满足
C. 忧伤
D. 疲惫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顾随的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有相似之处,都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两者均用自然景色作为背景,结合个人情感,展现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