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5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55:13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
惆怅天涯人离别。
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
据鞍归去也,情悽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
敢向青天问明月。
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
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忍着泪水走出门外,杨花飞舞如雪。
感到忧伤,心中惆怅天涯离别的情景。
在碧蓝的天空下,远望西边重叠的山峦。
骑在马鞍上归去,情感是如此的悲切。
一日如三秋,内心千般纠结。
敢问青天,明月可否明白我的心情。
算是没有怨恨,又何必在乎那圆缺的变化。
愿人们的情感,永远像月圆时节那样美好。
李俊民,金朝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诗作多描写离别、思念与情感,风格细腻而感人。李俊民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无奈。
《感皇恩 出京门有感》是李俊民在离开京城时所作,感受到离别的苦涩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
《感皇恩 出京门有感》是李俊民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的痛苦与思念的深邃。开篇“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便将读者带入一种充满悲伤的意境,杨花的飘落似乎象征着离别的无奈和哀愁。接着,诗人用“惆怅天涯人离别”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情感的基调更加沉重。
“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描绘了眼前的自然景象,而诗人在此景中感受到的愁苦与孤独更是深刻。骑马归去的他,内心充满了“情悽切”,情感的波动让人感同身受。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一句则是将思念的深度与时间的漫长进行了细腻的描绘,仿佛一日的离别让人倍感煎熬。而“敢向青天问明月”则是诗人对明月的呼唤,渴望得到某种解答,这种无奈的提问让人心生感慨。
最后两句“愿人长似,月圆时节”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有离别的痛苦,但仍期待着团圆与幸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充分展现了李俊民对于离别与思念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思考,展现了人在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渴望,体现了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的向往。
李俊民所作的《感皇恩 出京门有感》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离别与思念
B. 自然景色
C. 战争与和平
“一日三秋”中的“三秋”形容的是什么?
A. 时间的漫长
B. 秋天的美丽
C. 旅行的愉快
诗中提到的“明月”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生活
B. 远方的亲人
C. 思念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