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1:08
涧底松
作者: 陈永正
涧底得青松,盘屈颇骜桀。
伤之处地卑,移之淩险绝。
去冬初罹寒,山巅石欲裂。
孤茎不自支,老干顿摧折。
我睹凋败姿,郁伊意如结。
不预警气候,何能御风雪。
所幸根本存,断处纷发蘖。
一日一经霜,幼条坚于铁。
瑟瑟和湍流,疏疏漏冷月。
且自布远阴,崔嵬有时节。
因思左太冲,毋用感凉热。
涧底有一棵青松,枝干弯曲而挺拔。
受伤的地方在低洼之地,若移植则会面临险境。
去年冬天刚刚遭遇寒霜,山顶的石头几乎要裂开。
孤独的树干支撑不住,老干也开始折断。
我看到它凋零的姿态,心中感慨如同结成了愁绪。
如果没有事先警示气候的变化,怎样才能抵御风雪的侵袭?
所幸根部还在,断裂的地方又生出了新芽。
一天中经过霜冻,幼嫩的枝条却坚硬如铁。
在微风中与湍流相伴,月光在疏疏的树影下流淌。
且自安然地在阴影中生长,待到时节自会崔嵬。
因此我想起左太冲,不必太过于感受冷热的变化。
陈永正,现代诗人,作品多以自然为题材,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哲思。他的诗风清新而富有哲理,善于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事物的内在联系。
《涧底松》创作于自然环境中,诗人通过对一棵松树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生命韧性的赞美与对自然变化的感慨。诗中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力的思考以及对逆境的坚韧态度。
《涧底松》是一首通过描绘松树形象,表现生命力和坚韧精神的诗作。诗人在开篇便用“青松”引入,形象地展现了松树在艰难环境中的生存状态。接着,诗人通过对松树的观察,深入探讨了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在困境中所展现的坚韧与不屈。
诗句中提到的“孤茎不自支,老干顿摧折”描绘了松树因环境恶劣而逐渐衰弱的场景,表现出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然而,随后的“所幸根本存,断处纷发蘖”则转向积极的一面,强调了生命的恢复力与希望。诗人在此处以松树为喻,象征人们在逆境中仍能顽强生存,体现了对生命不屈的信念。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情感深刻,字句之间流露出一种沉稳而坚定的力量,给人以深思与启迪。诗人通过自然的描绘,升华出一种哲学思考,令人感受到生命的韧性与希望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松树的坚韧与生命力,表现出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传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涧底松》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青松”象征着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1-B,2-B,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