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4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0:45:38
罗敷媚 其二 夜雨
作者: 胡怀琛
芭蕉叶上宵来雨,已算凄清。
不彀凄清。添个寒蛩抵死鸣。
纸窗竹簟人无睡,坐到天明。
听到天明。愁与秋潮一样平。
夜晚的雨滴在芭蕉叶上落下,已经算得上凄清的景象。
不过这凄清的感觉还不够,又添了寒蛩(蟋蟀)的鸣叫,令人心烦意乱。
纸窗和竹席上,夜深人静,无人入睡,直坐到天明。
听着直到天明,心中的愁苦如同秋潮般汹涌而来,无法平息。
“寒蛩”一词在古诗中常用来表现孤寂与忧愁,古人常在秋天的夜晚听到蟋蟀的鸣叫,生发出对人事的感慨,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惆怅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作者介绍:胡怀琛,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曾参加辛亥革命,致力于文学创作,风格多样,擅长咏物抒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静谧的夜晚,雨声与蟋蟀的鸣叫交织,诗人感受到深沉的孤寂与忧愁,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人们内心的惶恐与无奈。
《罗敷媚 其二 夜雨》是胡怀琛的代表作之一,整首诗通过描绘夜雨与蟋蟀的鸣叫,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忧愁。开篇以“芭蕉叶上宵来雨”引入,雨声与芭蕉的映衬,营造了一个清冷的氛围。接着,通过对“寒蛩”的描写,诗人以生动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凄清的感觉,反映出秋夜的静谧带来的深沉烦恼。
“纸窗竹簟人无睡,坐到天明”一联,强调了孤独的状态,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无眠,时光流逝而无所依托,令人感到无比压抑。最终,诗人将内心的愁苦与秋潮相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的汹涌与无奈。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在无尽的夜雨中,孤独与忧愁交织的复杂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夜雨与蟋蟀的鸣叫,表现了孤独与忧愁,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抒情意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寒蛩”指的是什么?
诗人为何整夜无法入睡?
诗中“愁与秋潮一样平”比喻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