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2:1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2:12:06
鹊踏枝·泰和茗座听箫
作者: 熊盛元
幽咽声从空谷起。
春夜迢迢,秋色盈天地。
旷古悲怀谁料理。
灯前莫问今何世。
百尺阑干三尺水。
不信韶华,都伴流年瘁。
窗外禅钟敲梦碎。
落花风飏茶烟里。
在幽静的山谷中,微弱的箫声萦绕而起。
春夜漫长,秋天的色彩充盈在天地之间。
这些悠久的悲伤情怀又有谁来妥善处理?
在灯下不要询问如今的时代如何。
高耸的栏杆旁边是三尺宽的水面。
不相信美好的时光,终究会伴随着流年而憔悴。
窗外的禅钟敲响,梦境随之破碎。
落花随风飘荡,茶烟袅袅升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熊盛元,现代诗人,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哲学思考,展现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鹊踏枝·泰和茗座听箫》创作于现代社会的某个春夜,诗人在与友人坐在茶座中,聆听箫声之际,感受到时光流转带来的思索与惆怅。该诗反映了对历史、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通过优雅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开篇的“幽咽声从空谷起”既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也暗示了内心的孤寂与思绪。随着诗句的深入,春夜的静谧与秋色的苍茫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轮回,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灯前莫问今何世”体现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过往的追忆,灯光下的思考让人对当下的生活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诗中的“百尺阑干三尺水”则通过具体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既高远又低沉的空间感,象征着人生的宽广与局限。
最后,落花与茶烟的结合,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短暂的深刻反思。诗人在此刻似乎在告诉读者,尽管人生有许多无常与遗憾,但仍应珍惜当下的每一刻。这首诗不仅是一曲悠扬的箫音,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情与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展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及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A. 笛
B. 箫
C. 琴
D. 笙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百尺阑干”旁边是___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是/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熊盛元的《鹊踏枝·泰和茗座听箫》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两者均表达了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但熊盛元的作品更为细腻,关注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洒脱。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希望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鹊踏枝·泰和茗座听箫》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