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行杂诗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4 03:50:16

诗句

太行元气老洪濛,草树风前带润容。

山色只宜差远看,近移空翠上高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50:16

原文展示

太行元气老洪濛,
草树风前带润容。
山色只宜差远看,
近移空翠上高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太行山的雄伟和自然的美丽。太行山的气息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苍老而厚重,草木在微风中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山的颜色最适合从远处观赏,近距离去看,只能看到那空灵的翠绿在高峰之上。

注释

  • 太行:指太行山,位于中国北方,历史悠久,风景秀丽。
  • 元气:指自然的气息和生机。
  • 洪濛:形容气氛的渺茫和深厚。
  • 润容:润泽的容颜,形容草木在风中显得生机盎然。
  • 山色:山的颜色和景色。
  • 空翠:形容山峰的清新翠绿。

典故解析

太行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许多诗人描写它的雄伟与壮丽。王恽的诗作在元代的背景下,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恽,元代诗人,字子恭,号澄怀。他的诗风清新洒脱,擅长山水诗,常常在诗中蕴含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思考。他的创作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自然与人和谐共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寄托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太行山作为一处重要的自然象征,承载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诗歌鉴赏

《山行杂诗二首 其一》以太行山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开篇“太行元气老洪濛”,不仅描绘了太行山的雄伟,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一自然奇观的敬仰之情。接着,草木在微风中的“润容”,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和谐。最后两句则转向了视角的变化,强调了从远处观赏山色的优雅,近看则显得空灵,表现出一种审美的哲思。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的感悟。山水的美丽不仅是外在的景象,更是内心深处的反映,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行元气老洪濛:描绘太行山的气势和岁月的沧桑,表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2. 草树风前带润容:草木在风中显得生机勃勃,生动描绘了自然的生命力。
  3. 山色只宜差远看:强调了从远处欣赏山的美感,暗示近距离的缺陷。
  4. 近移空翠上高峰:近看时只能看到翠绿的山峰,表现出一种失落与空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元气老洪濛”将太行山比作一种气息,增强了山的神秘感。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太行山的敬仰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中体现出一种哲理思考,既有对景的描绘,也有对生命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太行山:象征着伟大与历史。
  • 草树: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生机。
  • 山色: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心灵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太行元气老洪濛”中的“洪濛”最可能指的是: a) 轻盈
    b) 渺茫
    c) 明亮
    d) 繁茂

  2. 诗中提到“山色只宜差远看”,这句话的意思是: a) 近看山色更美
    b) 远看能更好欣赏
    c) 近看山色很普通
    d) 无法看清山色

答案

  1. b) 渺茫
  2. b) 远看能更好欣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以自然为题材,但更注重山水之间的宁静与人心的和谐;而王恽的《山行杂诗二首 其一》则通过直接的描绘,呈现出自然景色的美丽与深邃的哲理。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王恽研究》
  • 《中国古代山水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和令狐公子) 再次韵 和唐山叟所赠三诗 阆州新井县丰山镇慈光院殿柱有咸平三年寇莱 次韵子春 次韵何子应留诗为别 三和谢娱亲堂扁 次韵晁子与 赠赵当可 画堂春 春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用字旁的字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隹字旁的字 究归 人才难得 讹本 辞满 学海无涯 去梯之言 爻字旁的字 龙肝凤脑 菊糕 通才 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武的成语 克字旁的字 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