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忆王孙 诫丹阳语言》

时间: 2025-05-02 12:13:59

诗句

人云口是祸之门。

我道舌为祸根本。

不语无言绝讨论。

性难昏。

便是长生保命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3:59

原文展示

忆王孙 诫丹阳
王哲 〔元代〕

人云口是祸之门。
我道舌为祸根本。
不语无言绝讨论。
性难昏。
便是长生保命存。

白话文翻译

有人说,嘴是祸害的门口;
我认为,舌头才是祸害的根源。
如果不说话、不出声,就能避免争论;
性情本就难以昏惑,
这才是长生保命的方法所在。

注释

  • :嘴巴,指言语。
  • :舌头,具体指说话。
  • 祸之门:引申为招致祸害的源头。
  • 根本:根源,基点。
  • 不语无言:不说话、不发声。
  • 性难昏:性情本难以迷惑。
  • 长生保命:长寿安康。

典故解析

“口是祸之门”是古代文学中常用的说法,意指言语不慎容易招致麻烦。其出处可追溯至《论语》《孟子》等经典,强调道理与言语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元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感悟,与当时的文人有着密切的联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个人言语和行为的影响愈发明显。诗人借此诗表达了对言语的警惕,强调通过控制言语来保护自己,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言语和争论的敏感。

诗歌鉴赏

《忆王孙 诫丹阳》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言语的思考,深刻揭示了人际交往中言语的重要性和潜在的危险。开篇提到“口是祸之门”,直接引出主题,强调言语可能招致麻烦。随后,诗人进一步指出,舌头才是祸害的根本,言语的表达往往带来误解和纷争。全诗的核心在于“性难昏”,即在于强调内心的清明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诗人在最后总结道,静默和不争论才是延年益寿、保命存身的有效方法。这首诗不仅具有警示作用,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值得后人深思与借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云口是祸之门:他人说嘴巴是祸害的入口,强调口舌之言引发问题。
  2. 我道舌为祸根本:我认为,舌头才是祸害的根本,进一步深化了对言语的看法。
  3. 不语无言绝讨论:如果不说话,就能避免争论,阐述了沉默的重要性。
  4. 性难昏:人的性情本就难以迷惑,暗示内心的清醒。
  5. 便是长生保命存:这正是长生保命之道,告诫人们控制言语以求安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嘴巴比作“祸之门”,形象地表达言语的风险。
  • 对仗:如“人云”与“我道”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复:通过重复强调言语的危害,突出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警示人们言语的潜在危害,倡导控制言语、保持沉默,以求得内心的平和与长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言语,代表与他人的沟通。
  • :象征言语的表达,暗示言语的力量与危险。
  • 不语:象征沉默,表达一种智慧与自我保护的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口是祸之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A. 口腔是生病的地方
    B. 说话容易引发祸害
    C. 嘴巴重要
    D. 不会说话

  2. 诗人认为什么是长生保命的方法? A. 多说话
    B. 不争论
    C. 学习知识
    D. 多交朋友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王哲的《忆王孙 诫丹阳》更侧重于言语的哲理思考,而李白的作品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表现形式和主题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古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相关查询

赋山水盆景 癸酉岁徐枢密第赏雪 石季平尝为于仲模诗改二字后仲模有诗来复用韵报之且庆朋友间渐能琢磨责善追复古风焉 客意 深春挈家下湖庄 和吕二山人君子居韵二首 放船 为杨子常题文水画吴中山水 其十七 元墓 和杨公济钱塘西湖百题 其十二 宝云庵 牛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内文案 闲言赘语 阜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包含轨的词语有哪些 楚天云雨 遣开头的成语 振穷恤贫 虫字旁的字 胶胶扰扰 落不是 养痈成患 轻翠 马字旁的字 析开头的成语 啼饥号寒 逵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四亭八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