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醉公子》

时间: 2025-04-30 00:47:19

诗句

春去何了草。

垂垂杨柳老。

门外少游人。

游人多逐春。

高楼凭远眺。

马嘶人未到。

芳草蘸红尘。

眼穿疑未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47:19

原文展示:

醉公子
马叙伦 〔近代〕

春去何了草。
垂垂杨柳老。
门外少游人。
游人多逐春。
高楼凭远眺。
马嘶人未到。
芳草蘸红尘。
眼穿疑未真。

白话文翻译:

春天走了,草地上的绿意也随之消逝。垂垂的杨柳已经老去。门外游玩的人少了,游人们都去追逐春天的脚步。高楼上凭栏远眺,马嘶声中人还未到来。芳草沾染了红尘,眼前的景象让人感觉似乎并不真实。

注释:

字词注释:

  • 何了草:何去何从的意思,“了”在这里指的是消逝、去掉。
  • 垂垂:形容杨柳的样子,形态柔弱。
  • 逐春:追逐春天,形容游人追求春天的美好。
  • 马嘶:马发出的声音,暗示人未到的焦虑。
  • 芳草:美丽的草,象征春天的生机。
  • 红尘:世俗的尘世,寓意繁杂的生活。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对春天和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春去”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叙伦(1894-1969),字子明,号青阳,近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的作品受宋词影响颇深,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风格清新、细腻,尤其擅长描绘春夏秋冬的情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马叙伦的诗歌创作高峰期,社会动荡和变革的背景下,他以此诗表达对春天的眷恋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惆怅而又深沉的情感。

诗歌鉴赏:

《醉公子》通过春天的去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融合了对自然的真切感受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在诗的开头,诗人用“春去何了草”这句引入,直接而生动地表现出春天的离去与草木的凋零,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杨柳的老去,暗示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

“门外少游人,游人多逐春”一句,诗人通过对比,刻画出春天的吸引力与现实的孤寂。游人们都在追逐春的脚步,然而留在门外的却是孤独的等待。这种境遇让人感受到一种渴望与失落的交织,仿佛时间在此刻静止。高楼远眺,马嘶声中人未到,进一步营造出一种焦灼的期待和无奈的情绪。

最后两句“芳草蘸红尘,眼穿疑未真”则将诗意推向高潮,芳草与红尘的结合,象征着美好与世俗的交错,眼前的一切让人感到迷惑与不真实,令人不禁思考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真谛。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思考,情感深邃,意象丰富,体现了马叙伦独特的诗歌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去何了草:春天的离去使得草木失去了生机,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
  • 垂垂杨柳老:杨柳的老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门外少游人:外面游玩的人少,表现出一种孤独感。
  • 游人多逐春:游人追逐春天,突出春天的吸引力。
  • 高楼凭远眺:站在高楼上远眺,象征着一种高远的视野与思考。
  • 马嘶人未到:马的嘶鸣暗示着人还未到,体现等待的焦虑。
  • 芳草蘸红尘:芳草沾染红尘,描绘了美好与世俗的交融。
  • 眼穿疑未真:眼前的景象让人感到虚幻,表现出对现实的迷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美好,草木的生长与凋零比作人生的无常。
  • 拟人:将杨柳描写为“老”,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门外少游人,游人多逐春”,形成对比,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透过自然景物引发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希望与生机,代表美好的事物。
  • 杨柳:生命的柔弱与脆弱,象征时间的流逝。
  • 游人:人们对春天的追逐,暗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高楼:高远的视野,象征着思考与反思的空间。
  • 红尘:世俗的繁杂,象征生活的琐碎与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去何了草”意指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春天的离去
    C. 草的生长
    D. 草的死亡

  2. “芳草蘸红尘”中的“红尘”主要指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繁杂的世俗
    C. 生命的希望
    D. 自然的景色

  3. 诗人通过描绘高楼远眺,想表达什么? A. 对春天的渴望
    B. 对人生的思考
    C. 对游人的期待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斗星》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斗星》相比,马叙伦的《醉公子》更加注重对春天的描绘和人生哲思,李白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前者豪放,后者细腻。

参考资料:

  • 《马叙伦诗文集》
  • 《近现代诗词鉴赏》
  • 《中华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谒金门 其一 效大鹤三叠 谒金门 谒金门 谒金门 谒金门 晚醉 谒金门 谒金门 其八 戴梅 谒金门 别梅 谒金门 谒金门·乡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父字头的字 行云流水 下里巴音 首恶 虎字头的字 镂空 黑字旁的字 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纂的词语有哪些 甘字旁的字 泅水 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肤辞 开合自如 同窗契友 隐志相及 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