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3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30:44
一剪梅·自问自答
作者: 田遨 〔近代〕
我是何人自掂量。不涉官场。不涉商场。
文场冷处一身藏。不会梳妆。何必张扬。
抓紧时间总瞎忙。笔底风霜。眼底沧桑。
漫漫长路觅津梁。照破迷茫。希望之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的思考与反省。他在自问自答中,揭示了自己的身份和处境:他不参与官场和商场的竞争,选择在文学的冷静环境中隐居。尽管不擅长打扮和展示自我,作者在繁忙的生活中仍追求时间的价值,内心充满了风霜与沧桑的痕迹。他在漫漫长路上寻找出路,不断照亮自己的迷茫,最终希望能够看到光明的未来。
田遨(约1885-1946),近代诗人,原名田家驹,号遨庐,江苏人。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的情感与思考,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风格,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强调个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作于近代社会动荡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自我反省。在物质追求盛行的时代,田遨选择了隐于文场的生活,表达了对官场与商场的拒绝,体现了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一剪梅·自问自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田遨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既揭示了自身的身份,也表达了对社会的反思。他以“我是谁”作为开篇,直接引导读者关注个体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在不涉官场与商场的表述中,诗人强调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姿态。
在对文场的描述中,诗人以“冷处一身藏”来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这种选择虽然孤独却充满了文学的深邃和宁静。他不追求外在的装扮和张扬,反而在繁忙的生活中透出一股无奈与抗争。接下来的“笔底风霜,眼底沧桑”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历练与沉重,暗示着作者在追求文学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风雨。
最后,诗人通过“漫漫长路觅津梁”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生活出路的渴求,而“希望之光”的出现则给整首诗带来了积极向上的力量,传达出尽管经历了许多磨难,作者依然在追寻光明与希望的旅程中不懈努力。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个人身份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体现了对物质世界的拒绝与对精神追求的向往,最终在迷茫中寻找希望。
诗人选择不涉哪个领域?
诗中的“希望之光”象征什么?
“笔底风霜”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