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一剪梅·自问自答》

时间: 2025-04-26 01:30:44

诗句

我是何人自掂量。

不涉官场。

不涉商场。

文场冷处一身藏。

不会梳妆。

何必张扬。

抓紧时间总瞎忙。

笔底风霜。

眼底沧桑。

漫漫长路觅津梁。

照破迷茫。

希望之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30:44

原文展示:

一剪梅·自问自答
作者: 田遨 〔近代〕

我是何人自掂量。不涉官场。不涉商场。
文场冷处一身藏。不会梳妆。何必张扬。
抓紧时间总瞎忙。笔底风霜。眼底沧桑。
漫漫长路觅津梁。照破迷茫。希望之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的思考与反省。他在自问自答中,揭示了自己的身份和处境:他不参与官场和商场的竞争,选择在文学的冷静环境中隐居。尽管不擅长打扮和展示自我,作者在繁忙的生活中仍追求时间的价值,内心充满了风霜与沧桑的痕迹。他在漫漫长路上寻找出路,不断照亮自己的迷茫,最终希望能够看到光明的未来。

注释:

  • 掂量:衡量,考虑。
  • 官场:指从政的环境。
  • 商场:指商业活动的场所。
  • 文场:指文学活动的场所。
  • 梳妆:装扮,打扮。
  • 张扬:展示,宣扬。
  • 风霜:经历的艰辛和磨难。
  • 沧桑:世事变化,人生经历的沉浮。
  • 津梁:水中的渡口,比喻生活的出路。
  • 迷茫:迷失方向,困惑不解。
  • 希望之光:象征未来的希望和光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田遨(约1885-1946),近代诗人,原名田家驹,号遨庐,江苏人。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的情感与思考,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风格,受到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强调个人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近代社会动荡的时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自我反省。在物质追求盛行的时代,田遨选择了隐于文场的生活,表达了对官场与商场的拒绝,体现了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一剪梅·自问自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田遨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既揭示了自身的身份,也表达了对社会的反思。他以“我是谁”作为开篇,直接引导读者关注个体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在不涉官场与商场的表述中,诗人强调了对物质世界的超脱,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姿态。

在对文场的描述中,诗人以“冷处一身藏”来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这种选择虽然孤独却充满了文学的深邃和宁静。他不追求外在的装扮和张扬,反而在繁忙的生活中透出一股无奈与抗争。接下来的“笔底风霜,眼底沧桑”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历练与沉重,暗示着作者在追求文学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风雨。

最后,诗人通过“漫漫长路觅津梁”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生活出路的渴求,而“希望之光”的出现则给整首诗带来了积极向上的力量,传达出尽管经历了许多磨难,作者依然在追寻光明与希望的旅程中不懈努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是何人自掂量:自我反思,思考自己的身份。
  2. 不涉官场。不涉商场:不参与权力斗争与商业竞争,表达对物质世界的拒绝。
  3. 文场冷处一身藏:在文学的冷静环境中隐居,体现孤独与清高。
  4. 不会梳妆。何必张扬:不擅长装扮,不需要外在的展示。
  5. 抓紧时间总瞎忙:尽管忙碌,往往无所事事,反映生活的无力感。
  6. 笔底风霜。眼底沧桑:经历了许多艰辛与变化,内心的沉重与成熟。
  7. 漫漫长路觅津梁: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寻找出路。
  8. 照破迷茫。希望之光:希望与光明驱散内心的迷茫,展现乐观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官场”、“商场”与“文场”,形成对比。
  • 比喻:如“希望之光”象征未来的希望。
  • 排比:通过列举不同环境,增强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个人身份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体现了对物质世界的拒绝与对精神追求的向往,最终在迷茫中寻找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霜:象征生活的艰辛与磨难,体现人生的沉重。
  • 沧桑: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化,暗示经历的丰富。
  • 津梁:比喻人生的出路和希望,象征着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选择不涉哪个领域?

    • A. 官场
    • B. 商场
    • C. 文场
    • D. A与B
  2. 诗中的“希望之光”象征什么?

    • A. 物质的富裕
    • B. 未来的希望
    • C. 社会的安定
    • D. 个人的成功
  3. “笔底风霜”意指什么?

    • A. 书写的乐趣
    • B. 生活的艰辛
    • C. 文学的魅力
    • D. 个人的成功

答案:

  1. D(A与B)
  2. B(未来的希望)
  3. B(生活的艰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
  • 《红楼梦》诗词: 反映人生百态与内心情感。

诗词对比:

  • 《登高》(王勃)与《自问自答》:两者都反映了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慨,但王勃的诗歌更具豪情壮志,而田遨则更偏向内省与反思。

参考资料:

  • 《中华诗词大典》
  • 《田遨诗文集》
  • 《近现代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惜黄花慢•述盦和梦窗赋菊见怀,却报 惜黄花慢 越山菊会 惜黄花慢 同彊村老人作 惜黄花慢 惜黄花慢 晴郊访菊 惜黄花慢 仁先以旧京移菊,经岁作花,倚声徵和 惜黄花慢 月 惜黄花慢 冶城山朝天宫,用田不伐韵 惜黄花慢 重九和逃禅 惜黄花慢·展重阳社集饮酒家,即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邑字旁的字 大言相骇 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仓皇不定 齊字旁的字 家用电器 秘学 不住 构缔 耂字旁的字 壮夫不为 金母木公 骨字旁的字 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讫情尽意 三框儿的字 不见棺材不掉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