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8:42
何处挽春还。华屋金盘。一枝红雪入惊看。总为西园风露早,特地高闲。寂寞曲阑干。高髻云鬟。绿罗衫子瘦来宽。好个沈香亭畔月,只在秋寒。
春天的气息在哪里能再次挽回呢?华丽的房屋和金色的盘子。那一枝红梅花引人注目。都是因为西园的风露来得早,特意显得高雅闲适。只有寂寞的曲阑干。高高的发髻和云鬟。那身绿色的罗衫,瘦得刚好宽松。多么美好的沈香亭旁的月光,只是在秋天的寒冷中。
元好问(1190-1257),字仲明,号天池,金朝诗人、词人,生于北方,晚年隐居于南方。他的诗词作品多涉及政治、人生感悟和自然景观。元好问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诗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浪淘沙令》创作于金朝,正值社会动荡,诗人经历了战乱和政治的纷争,这让他对人生、自然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的怀念和对孤寂环境的感伤。
《浪淘沙令》是一首包含丰富情感和意象的词作。全词以“春”为引子,通过对春天的追忆,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开头“何处挽春还”直接表明了诗人对逝去春光的渴望,接着以“华屋金盘”描绘出奢华的环境,突显出与春天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红雪”这一意象,生动地描绘出梅花的娇艳,进而引发对春风和露水的追忆。
“高闲”二字,传达出一种高雅的气质,似乎在强调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而“寂寞曲阑干”则带有一丝孤独之感,暗示诗人在美丽的环境中依然感受到的孤寂。最后通过“沈香亭畔月”的描绘,将场景推向一种宁静的美好,虽是“秋寒”,却透露出一股清冷的诗情画意。
整首词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仗与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及深刻感悟,使得作品不仅有视觉的美感,更具情感的深度。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春天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孤独的反思。诗人在奢华的环境中,感受到的却是孤寂与冷清,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这些意象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追求,形成了作品深邃的艺术魅力。
诗中“何处挽春还”是什么意思?
a) 春天的来临
b) 怀念春天
c) 感叹春天的消逝
“华屋金盘”的意象主要用来表现什么?
a) 自然美
b) 生活奢华
c) 孤独感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伤感
c) 愤怒
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