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9:2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9:25:07
满庭芳 不看谒
作者: 马钰 〔元代〕
不谒公侯,不疏贫贱,不求富贵荣华。
不餐美膳,不敢厌衣麻。
不发无明火烛,不著境亦不思家。
般般不,不忘师旨,炉炼自朱砂。
逍遥真自在,清闲活计,云水生涯。
对风邻月伴,满泛流霞。
悟彻长生冬视,又何必驰骋矜夸。
将来去,祥云瑞霭,步步衬莲花。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不愿意去迎谒权贵,也不轻视贫贱,既不追求富贵荣华,也不贪图美味佳肴,始终保持着对简朴生活的坚持。诗人不点燃无明之火烛,不执着于外界环境,也不思念家乡。虽然放下所有执念,但他仍然不忘师父的教诲,像炼制朱砂一样坚守自己的追求。诗人追求真正的逍遥自在,享受清闲的生活,像云水一样自由自在。他与风月为伴,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感悟。看透了长生的道理,又何必在世俗中追逐名利呢?将来离去时,祥云瑞霭环绕,步步生花,显得格外美好。
作者介绍:马钰(约1255年-1325年),元代著名道教诗人,出身于士族,后隐居山林,追求道教思想,强调内心的修养和自然的和谐。他的诗歌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常表现对权贵和世俗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士人多隐退,追求个人的精神自由和内心的宁静。本诗正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马钰的《满庭芳 不看谒》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的生活态度。整首诗以“不”为开头,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决心。诗中不谒公侯、不求富贵荣华的态度,反映了对权势的蔑视和对物质的淡泊。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简朴描述,传达了对自然和自我内心的重视,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尤其是“逍遥真自在,清闲活计,云水生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自由洒脱的生活状态,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回归自然的美好。
此外,诗中提到的“悟彻长生冬视”,则引导人们反思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强调精神的追求比物质的享受更为重要。诗人最终描绘出一种理想的未来,祥云瑞霭环绕,步步生花,给人以希望与美好憧憬。
整首诗不仅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意象上也丰富多彩,展现了诗人高远的理想与情怀,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体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强调了内心的自由与平和。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具有直观的意义,同时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出诗人追求自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
诗词测试:
诗中诗人对公侯的态度是什么?
A. 崇拜
B. 不屑
C. 依赖
D. 追求
“不餐美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喜欢奢华
B. 倾向于简朴
C. 对美食有追求
D. 否定饮食
诗人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
A. 权力与地位
B. 物质享受
C. 精神追求
D. 家庭幸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