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子捧心图》

时间: 2025-08-03 14:41:51

诗句

员也捐躯死谏君,越王尝胆恨尤深。

西施亦解忧人国,尽日攒眉痛捧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14:41:51

原文展示:

员也捐躯死谏君,越王尝胆恨尤深。
西施亦解忧人国,尽日攒眉痛捧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为了忠诚而献身的精神。员外为劝谏君主而死,越王因而心中恨意深重。西施也懂得忧国忧民的情怀,整日愁眉苦脸,心中痛苦不已。

注释:

  • :指员外,古代对士族或官员的称呼。
  • 捐躯:献出生命,指为了理想或信念而牺牲自己。
  • 死谏:用生命劝谏,指以死警示君主。
  • 越王:指越国的国君,历史上与吴国的斗争使其心中充满仇恨。
  •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越国的美人,因其美貌和智慧常用于政治斗争。
  • 攒眉:皱眉,表示忧愁。
  • 痛捧心:形容心中痛楚,紧握着心情的苦闷。

典故解析:

  • 员外捐躯:历史上有很多士人因为忠诚而牺牲的事例,如屈原等。
  • 越王尝胆:源自越国与吴国的故事,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忍辱负重,尝胆发誓复仇,表现出坚定的意志。
  • 西施:她被认为是美丽与智慧的象征,常常用于传达国家忧患和个人情感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颙,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多涉及历史人物与忠贞情感,风格上常有历史的沉重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代,当时国家动荡,士人对忠贞与爱情有深刻的思考,诗人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表达对国家和个人情感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西子捧心图》通过历史人物员外与西施的形象,展现了忠诚与爱情的交织。员外为了劝谏君主不惜捐躯,表现出一种高尚的忠诚,而越王的仇恨则时刻提醒人们政治斗争的残酷。西施的忧愁则暗示了美丽背后的无奈,她既是国家的美人,也是个人情感的承载者。整首诗通过对比展示了忠诚与爱情之间的矛盾,展现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员也捐躯死谏君:表达了员外对君主的忠诚,为了劝谏而不惜牺牲生命。
    • 越王尝胆恨尤深:提及越王的复仇心态,暗示政治斗争中的复杂情感。
    • 西施亦解忧人国:西施不仅仅是美人的象征,她同样关心国家的命运。
    • 尽日攒眉痛捧心:西施整日愁眉苦脸,内心充满痛苦,表现出对国家和个人情感的双重压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员也捐躯死谏君,越王尝胆恨尤深”,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西施的情感比作捧心,强化了她的痛苦形象。
  • 主题思想:诗歌主题围绕忠诚、牺牲与个人情感的冲突,表现了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及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 员外:忠诚与牺牲的象征。
  • 越王:复仇与仇恨的代表。
  • 西施:美丽与忧愁的化身,象征着国家与个人情感的纠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哪位历史人物为了劝谏而死?

    • A. 西施
    • B. 越王
    • C. 员外
    • D. 屈原
  2. “尽日攒眉”的意思是:

    • A. 高兴地笑
    • B. 整日愁眉苦脸
    • C. 忙于政务
    • D. 与人交谈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叶颙的《西子捧心图》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杜甫的作品更加强调了人民的苦难,而叶颙的诗则更多地关注于历史人物的情感纠葛。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叶颙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送乡人余文明劝之以归 表弟周明道工於傅神而山水亦佳,久别来访, 游定林寺即荆公读书处四首 谢从善挽词 晓坐荷桥四首 南斋前梅花二首 其一 蛩声三首 送颜几圣龙学尚书出守泉州二首 江山道中蚕麦大熟三首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嗣后 巾字旁的字 鲸波怒浪 至字旁的字 撒顽 附声吠影 巴山夜雨 氏字旁的字 含污忍垢 兵矢 长字旁的字 禁结尾的成语 渔翁得利 物各有主 野史亭 单耳刀的字 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