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5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5:08
《卖花声》
作者: 黄绮
花影弄疏帘。雨过香沾。折来红杏背团篮。
深巷一声偏唤梦,梦断江南。泪重湿春衫。
底事情憨。杨花飞尽晓风檐。
燕子不知春欲去,犹自呢喃。
花影在纱帘上轻轻摇曳,雨后香气弥漫。我折来红杏放在圆形的篮子里。
在幽深的小巷里,一声呼唤唤醒了我的梦,梦却在江南破碎。泪水湿透了春衫。
这到底是怎样的事情呢?杨花在晨风中飞尽,
燕子却不知春天即将离去,依旧在呢喃低语。
此诗中涉及的典故主要是春天的意象,常常用来象征美好与短暂的生命,表现出对逝去的春天的怀念与感伤。“江南”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常常出现在描写温柔、细腻情感的作品中,代表着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表达。
黄绮,现代诗人,作品多涉及生活中的细腻情感与自然景象。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点滴。
《卖花声》创作于一个春雨绵绵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花影、春雨等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与对逝去美好的感伤。
《卖花声》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作,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头两句“花影弄疏帘。雨过香沾。”便以轻柔的笔触描绘了春雨后的清新景象,花影摇曳,香气四溢,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午后。
随着诗意的展开,诗人逐渐转向内心的思考与情感的流露。在“深巷一声偏唤梦,梦断江南”中,梦的破碎与现实的无情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无奈和惋惜。尤其是“泪重湿春衫”一句,情感愈发沉重,春衫的湿透不仅是泪水的渗透,更是情感的流露,令人倍感心痛。
最后两句“燕子不知春欲去,犹自呢喃。”则通过燕子的无知与呢喃,传达出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淡淡忧伤,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一切。整首诗意蕴丰富,情感真挚,将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常巧妙结合,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失去的惋惜,情感深厚,令人感同身受。
诗中“花影弄疏帘”中的“弄”字可以理解为:
A. 玩弄
B. 使动
C. 摇动
D. 拿
“梦断江南”中的“梦”指的是什么?
A. 现实的梦
B. 对未来的幻想
C.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D. 具体睡眠的梦
诗中提到的“燕子”象征着什么?
A. 爱情
B. 春天的离去
C. 生活的希望
D. 失去的时光
《春夜喜雨》与《卖花声》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