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1:47
尾犯
作者:王哲 〔元代〕
举世总痴愚,贪恋财色,无不迷错。
一个丹诚,趁轻肥为作。
三耀照宁曾畏慎,四时长,追欢取东。
越频频做,恰似飞蛾,见火常投托。
光中方省悟,体烂怎追却。
悔恨迟迟,已遭逢烧烙。
能远害焉今祸患,会全身那经灼烁。
请于身看,只被利名荣华缚。
全诗表达了世人愚昧无知,贪恋财色,常常误入歧途。一个人虽然心存真诚,却也因贪图享乐而身陷泥潭。即便是明理之人,也会在四季的欢愉中迷失方向,频繁地追逐欲望,犹如飞蛾扑火,最终在光明中才明白过来,但身体已经受到伤害。悔恨之情来得太晚,已遭受了痛苦和折磨。若能远离这些害处,才不会经历如此的伤痛。请审视自身,最终却被利名荣华所束缚。
作者介绍:王哲,元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文风朴实而深刻,常常引发读者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元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贪欲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愈发强烈,导致了精神的迷失和道德的沦丧。
《尾犯》是一首深刻揭示人性弱点的诗作,王哲通过对世人的观察,展现了贪欲对人心的腐蚀和对生活的误导。诗中“举世总痴愚,贪恋财色”直击世人迷失的根源,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警醒。诗作中反复出现的“光”与“火”意象,象征着诱惑与觉悟,飞蛾扑火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欲望面前的无知与盲目。
王哲所描绘的悔恨与痛苦,不仅是对个体的警示,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反思。诗中“体烂怎追却”一句,揭示了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身心俱疲的痛楚。最终,诗人以“请于身看,只被利名荣华缚”总结,强调了人应当反思自身,警惕名利的束缚。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有力,情感上真挚而深刻,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是警示世人警惕贪欲,反思自身,保持真诚与清醒,避免迷失在名利的追逐中。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飞蛾”象征什么?
a) 明智
b) 愚蠢
c) 勇敢
答案:b) 愚蠢
“请于身看”是希望人们如何?
a) 追逐名利
b) 反思自身
c) 忘记过去
答案:b) 反思自身
诗中“光中方省悟”意味着什么?
a) 迷失
b) 觉悟
c) 追求
答案:b) 觉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