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黄仲文双清亭》

时间: 2025-05-06 02:37:27

诗句

亭下新池好,亭中古意存。

欲通溪上路,遂辟竹边门。

自昔好宾客,相传到子孙。

会看司命鹤,时到种瓜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7:27

题黄仲文双清亭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原文展示:

亭下新池好,亭中古意存。
欲通溪上路,遂辟竹边门。
自昔好宾客,相传到子孙。
会看司命鹤,时到种瓜园。

白话文翻译:

这座亭子旁的新池子非常美丽,而亭子本身则保留着古老的风韵。想要通向溪流的道路,因此我开辟了竹林边的小门。从很久以前就有许多好的宾客,在这里流传到后代子孙。希望能看见神仙般的鹤,时常来到我种瓜的园子。

注释:

  • 亭下新池好: 亭子下面的新池子非常美丽。
  • 亭中古意存: 亭子保留着古老的风韵和情意。
  • 欲通溪上路: 想要通往溪水上游的道路。
  • 遂辟竹边门: 于是开辟了竹林边的小门。
  • 自昔好宾客: 从以前就有许多好客的人。
  • 相传到子孙: 这种传统一直传承到后代子孙。
  • 会看司命鹤: 希望能看到掌管命运的神仙鹤。
  • 时到种瓜园: 常常来到我种瓜的园子。

典故解析:

“司命鹤”指的是古代神话中负责掌管人命的神仙,通常代表着长寿和吉祥。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长寿,常常与桃花源的意象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太和,号复古,南宋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而著名,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古典文化的追求。诗中描绘的亭子和新池是作者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客人来访的欢喜。

诗歌鉴赏:

《题黄仲文双清亭》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怀的诗。诗人以双清亭为背景,描绘了亭子周围的美丽景色和古老的文化意蕴。开篇通过对“新池”和“古意”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文化的传承。新池的美丽象征着自然的生机,而古意则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接着,诗人提到开辟竹边门的想法,体现了对自然的探索和对人际交往的渴望。这里的“宾客”不仅是指朋友,更是文化的传承者。最后,诗人期待着“司命鹤”时常莅临,浸润于田园生活之中,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亭下的新池子美丽,吸引人们流连。
    2. 亭子保留了古老的意趣,令人向往。
    3. 想要通往溪流的道路,因此开辟了小门。
    4. 这种好客的传统自古流传,历久弥新。
    5. 期待着神仙鹤的光临,增添生活的乐趣。
  • 修辞手法:

    • 对仗: “亭下新池好,亭中古意存”,形成了对称的句式。
    • 比喻: “司命鹤”比喻理想中的高洁生活。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古文化的敬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生活。

意象分析:

  • 亭子: 象征着人文与自然的融合,是诗人思想的寄托。
  • 新池: 代表着生命与希望,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 竹边门: 象征着开放与友好,展示了诗人对来访者的热情。
  • 司命鹤: 代表长寿与吉祥,期盼生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司命鹤”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长寿
    • C. 权力
  2. 诗人开辟竹边门的原因是什么?

    • A. 方便通行
    • B. 增加风景
    • C. 吸引宾客
  3.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主要是?

    • A. 忧伤
    • B. 享受生活的愉悦
    • C. 对未来的恐惧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比较戴复古的《题黄仲文双清亭》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但戴复古更多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王维则将禅意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独特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闻人岭南郊行 又赓张翼韵 入如来禅 思老试壮 咏燕子矶 庐山诗 鸡叫 东风 雪诗赓曹文寿韵 雨坠应落花赓徐瑛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见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痴念 鸿稀鳞绝 著书立言 沙文主义 方处 儿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高企 镸字旁的字 隐悯 恃功矜宠 鼓舞欢欣 目中无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