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应教题梅》

时间: 2025-05-02 13:10:37

诗句

剌剌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沙尘。

胡儿冻死长城下,谁信江南别有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0:37

应教题梅

作者: 王冕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剌剌北风吹倒人,
乾坤无处不沙尘。
胡儿冻死长城下,
谁信江南别有春。


白话文翻译:

北风呼啸,吹得人都站不稳,
天地之间满是沙尘。
长城下,胡人的孩子都冻死了,
谁能相信江南的春天依然存在?


注释:

  • 剌剌: 形容风声,形容北风猛烈而刺耳。
  • 沙尘: 沙土和尘土,指天气干燥,风沙弥漫的景象。
  • 胡儿: 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孩子,这里表现出他们的凄惨处境。
  • 长城: 中国古代防御工事,象征着国家的边防和抵御外敌的力量。
  • 江南: 指长江以南地区,气候温暖,通常与春天的繁花相连。

典故解析:

  • 该诗提及的长城,象征着中国的边疆防线,反映了历史上北方民族入侵的威胁。
  • 江南的春天常被视为温暖与生机的象征,与北方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诗人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1359),元代诗人、画家,以其山水画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真挚,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末期,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描写北方寒冷与南方春暖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诗歌鉴赏:

《应教题梅》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北方的严寒和南方的春意,形成鲜明的对比。开头两句描述了北风的凶猛和沙尘的弥漫,生动地呈现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困境。随后,诗人提到长城下胡儿的冻死,突显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展现了边疆人民的悲惨处境。最后一句“谁信江南别有春”,则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间苦难的同情,是王冕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剌剌北风吹倒人”:描绘北风的猛烈,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
    • “乾坤无处不沙尘”:强调环境的恶劣,令人窒息的沙尘使天地黯然失色。
    • “胡儿冻死长城下”:用具体的事例展现北方人民的苦难,令人心痛。
    • “谁信江南别有春”:反问句式,表达对现实的怀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北风与人形象化,增强了风的凶猛感。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北方的严寒和南方的春意,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心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表现出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


意象分析:

  • 北风: 象征着严酷与无情,暗示社会的动荡。
  • 沙尘: 代表了环境的恶劣,映衬人们的困苦。
  • 长城: 体现了国家的防线与历史的沉重。
  • 江南春: 象征美好与希望,与北方的寒冷形成对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剌剌北风”形容的是哪种天气现象?

    • A. 暖风
    • B. 北风
    • C. 雨水
    • D. 阴云
  2. “谁信江南别有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快乐
    • C. 怀疑
    • D. 愤怒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应教题梅》都描绘了战乱带来的苦难,但《春望》更多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而《应教题梅》则专注于个体的悲惨命运。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王冕诗文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出都 过大关 过沛有感 游小金山 其三 游小金山 其二 游小金山 其一 阙题 题司马相如琴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秃宝盖的字 撰修 外交辞令 研幾探赜 韭字旁的字 才秀人微 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东西南朔 探策 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皮肉之苦 明雅 两点水的字 虫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加派 古开头的成语 已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