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9:51
银花火树照东溟。飘送故乡情。怀人今夜,清樽月底,未许同倾。婵娟千里空相共,一水自盈盈。何当携袖,越王台上,遍数春灯。
银色的花火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东边的海洋,带来了对故乡的思念。今晚我怀念的人,在这清澈的酒杯和明亮的月光下,却无法共饮。月光下的美丽景色虽然千里之外,但却只能独自欣赏这水面上的波光。何时才能携手共游,让我们在越王台上数遍春天的灯火呢?
朱庸斋,名朱熹,是近代诗人,其诗风常以抒情见长,善于借景抒怀,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此诗创作于己未年元宵节,诗人因身在异乡,思念故友,借着元宵的热闹气氛,表达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深切怀念。
这首《秋波媚》以元宵节的夜景为背景,通过描绘美丽的烟花和明亮的月光,传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银花火树照东溟”便以华丽的意象吸引读者的目光,烟花与夜空的结合为整首诗奠定了热闹而又温馨的基调。
接下来的“飘送故乡情”则让这种视觉美好转化为情感的寄托,诗人在这美丽的夜晚里,心中萦绕着对故乡的思念。中间几句“怀人今夜,清樽月底,未许同倾”更是将思念的主题深入,清澈的酒杯和明亮的月光中,诗人独自饮酒,无法与友人共享此刻的宁静和美好,令人感到一丝惆怅。
最后的“何当携袖,越王台上,遍数春灯”则渴望与友人相聚的情感愈发浓烈,越王台不仅是历史的象征,更代表了一种理想的聚会场景,诗人在此情此景中希望能与故人共享今宵的美好,极富诗意而又令人动容。
整首诗通过对美景的描绘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人们在节日里对亲友的怀念与渴望团聚的情感,体现了古人对友情与故乡的珍视。
诗中的“银花火树”主要描绘了什么?
“怀人今夜,清樽月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末提到的“越王台”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