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5:34: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5:34:58
《混江龙 其三》 白朴 〔元代〕
断人肠处,无边残照水边霞。
枯荷宿鹭,远树栖鸦。
败叶纷纷拥砌石,修竹珊珊扫窗纱。
黄昏近,愁生砧杵,怨入琵琶。
在那令人心碎的地方,广阔的夕阳照耀着水边的霞光。
枯萎的荷叶上栖息着白鹭,远处的树上停着乌鸦。
残败的落叶纷纷拥挤在台阶石上,修长的竹子轻轻扫过窗纱。
黄昏临近,忧愁在捣衣声中生起,怨愤化作琵琶的曲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白朴(约1226年-1305年),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字天锡,号青松。白朴的诗歌以清丽流畅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混江龙》是元代诗人白朴的一部作品,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背景下。诗人在作品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人生无常、离愁别恨的感慨。
白朴的《混江龙 其三》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引人入胜。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即将黄昏的时刻,营造出一种孤寂与忧伤的氛围。开篇“断人肠处,无边残照水边霞”便将读者带入一个令人心碎的场景,夕阳的余晖与水边的霞光交织,给人一种无限的惆怅感。接着,诗人描绘了“枯荷宿鹭”和“远树栖鸦”,这两个意象不仅展现了秋冬的萧瑟景象,还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孤独。
“败叶纷纷拥砌石,修竹珊珊扫窗纱”两句则通过动态描写,传达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无情。落叶的纷飞与竹子的轻扫,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景画,同时也象征着心中的愁绪和无奈。最后一句“黄昏近,愁生砧杵,怨入琵琶”将情感推向高潮,黄昏的临近象征着人生的无常,愁苦的情感在日常的劳作和音乐中流露出来,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孤独与愁苦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残照”指的是什么?
A. 清晨的阳光
B. 夕阳的余晖
C. 明亮的星星
D. 中午的阳光
“愁生砧杵”中的“砧杵”最可能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食物
C. 日常的劳作工具
D. 一种花卉
诗词中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喜悦
B. 愤怒
C. 忧伤
D.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白朴的《混江龙 其三》更多地表现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强调个体的孤独与酒的解愁。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点,但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怀。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