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1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4:05
十丈楼船下粤泷,将军系组列城降。
中朝一统有今日,南国小臣如此江。
自入羽毛州赋后,须忘鳞介土飞光。
当年百岁秦陀老,何事诗书滞一邦。
十丈高的楼船驶入粤江,指挥官把船只系在城边。
如今中原统一,南方的小臣却如此无能。
自从我在羽毛州赋得后,便要忘却那如鱼鳖般的土气。
当年百岁的秦陀老人,为什么诗书会在一国中滞留?
黎崱,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关注国家的安危和文化的传承。
这首诗作于元代,社会动荡,南北分裂,诗人借古喻今,表达对南方小臣无能的失望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渴望。
《内附》是一首具有强烈历史感和现实关怀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壮观的楼船和历史人物,展现了对南方小臣的失望与对国家统一的思考。开篇描述楼船驶入粤江,象征着外来力量的介入,反映出当时南方政局的动荡与无能。接着,诗人以“中朝一统”为转折,强调了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以及南方小臣的无能,表现出对南方士人文化素养的批评。随后,诗人提到羽毛州赋得后的境遇,表达出他对低俗文化的厌弃与对高雅文化的向往。最后,通过提及秦陀老人的困境,诗人强调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历史的责任和使命。整首诗用词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与对文化的坚定信仰。
整首诗集中体现了对国家统一、文化传承的关注,诗人表达了对南方小臣无能的失望,并希望能够振兴文化,推动社会进步。
答案:
《内附》与王之涣的《登高》均表现出对时局的思考与对文化的追求,但《登高》更多地体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而《内附》则着重于历史与政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