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满庭芳 因梦作》

时间: 2025-04-29 15:35:38

诗句

时当春社,庵里闲眠。

梦魂飞上峰颠。

忽见山中神道,万万千千。

个个无些喜色,予闲问、因何惨然。

闻此语,便一齐大恸,却诉因缘。

某等当元学道,都缘谓,贪杯爱恋腥膻。

*做灵只,以是失了神仙。

如今才方省悟,便见他、酒肉如冤。

须当避,劝先生进道,戒行精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35:38

满庭芳 因梦作

原文展示

时当春社,庵里闲眠。
梦魂飞上峰颠。
忽见山中神道,万万千千。
个个无些喜色,予闲问因何惨然。
闻此语,便一齐大恸,却诉因缘。
某等当元学道,都缘谓,贪杯爱恋腥膻。
做灵只,以是失了神仙。
如今才方省悟,便见他酒肉如冤。
须当避,劝先生进道,戒行精专。

白话文翻译

正值春天的社日,我在庵中闲适地睡觉。
梦中我的灵魂飞到了山顶。
忽然看到山中有许多神灵,
他们一个个面无喜色,我便闲问为何如此悲伤。
听到这个话,他们一起痛哭,诉说其中的缘由。
他们都是想要修道,却因为贪酒好色而迷失。
因此失去了成为神仙的机会。
如今我才明白,看到酒肉如同冤屈。
必须要避开这些,劝先生修道,认真戒行。

注释

  • 春社:指春天的社日,农历二月二,祭社神的日子。
  • :指僧侣的居所,隐居的地方。
  • 梦魂:梦中的灵魂。
  • 神道:神灵的道路,指的是修道的途径。
  • 贪杯:贪恋酒杯,指喜好饮酒。
  • 腥膻:指肉类的气味,通常用以形容饮食中的肉食。
  • 神仙:指修道成仙的人,超脱世俗的存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钰,元代诗人,隐士,兼具道教思想与诗歌创作。他的作品常反映道教的哲学理念,关注修道与人性的关系。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代,正值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梦境中的神灵与自己的对话,反映了对修道与世俗生活的思考,表现出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

诗歌鉴赏

这首《满庭芳 因梦作》以“梦”作为叙述的起点,展现了诗人对道教修行的反思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警醒。诗中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梦境场景,诗人通过梦境中的神灵传达出人们因贪恋酒色而迷失自我的惨痛教训。通过描写神灵的悲伤与痛哭,塑造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冲突,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弱点的深刻剖析。

在写作手法上,马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尤其是“梦”的设定,使得整首诗具备了超现实的色彩,模糊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增强了诗的哲理深度。诗中反复提及的“酒肉”,不仅是对世俗享乐的批判,更是一种对内心追求的告诫,显示出道教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自身修行的反思,也是对世俗生活的警醒,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与艺术价值,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引发对内心世界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时当春社,庵里闲眠:描绘春天的社日,诗人安静地在庵中休息。
  2. 梦魂飞上峰颠:在梦中灵魂升到了山顶,预示着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3. 忽见山中神道,万万千千:看到无数的神灵与修道之人,象征修道的广阔。
  4. 个个无些喜色,予闲问因何惨然:神灵们面无喜色,诗人好奇询问原因。
  5. 闻此语,便一齐大恸,却诉因缘:神灵们悲伤地诉说原因,引发诗人的共鸣。
  6. 某等当元学道,都缘谓,贪杯爱恋腥膻:他们都想修道,却因醉酒和好色而迷失。
  7. 做灵只,以是失了神仙:因而失去了成为神仙的机会,表现了对世俗的反思。
  8. 如今才方省悟,便见他酒肉如冤:诗人终于意识到,酒肉等同于冤屈。
  9. 须当避,劝先生进道,戒行精专:劝诫他人要远离这些,认真修道。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肉比作冤屈,增强了对世俗享乐的批判。
  • 对仗:如“贪杯爱恋腥膻”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此诗反映了对道教修行的思考,强调了对世俗享乐的警惕,表现了对人生追求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社:象征生机与希望,暗示新生与开始。
  • 神道:象征修行的道路,体现追求高尚境界的理想。
  • 酒肉:象征世俗享乐,代表对人性弱点的批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社”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祭祀日
    • B. 春天的农作物
    • C. 春天的风景
  2. 诗人通过梦境中的神灵传达了什么?

    • A. 对世俗生活的赞美
    • B. 对修道的思考
    • C. 对自然的热爱
  3. 诗中“酒肉如冤”指的是什么?

    • A. 对酒肉的喜爱
    • B. 对世俗享乐的批判
    • C. 对食物的感叹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同样关注隐居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现隐逸生活的恬淡与自然的融合。

诗词对比

  • 比较马钰与陶渊明两位诗人的隐士情怀,马钰更倾向于道教哲思,而陶渊明则更关注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两者在对待世俗的态度上,前者更强调避世和修道,后者则展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道教文化与文学》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初闻思归鸟忆昨寄崔伯易朱元弼 和束熙之雨后 送春 / 春晚 从先生明哲道中呈伯广炳道 理琴 有欲得予姓名为寿撰者漫占谢之 报政还出庐山下见莳秧者 花源图 大河 海云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累烦 专心致志 洁操 鱼字旁的字 走之旁的字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魚字旁的字 水渚 一退六二五 风傻 刓方为圆,常度未替 目眐心骇 包含筠的词语有哪些 食字旁的字 朗然 虎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