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0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7:09
马风曩日肥家子。缘甚黜妻屏子。便做飘蓬贫子。因遇重阳子。从斯道号丹阳子。尘事并无些子。悟彻男儿产子。决定成仙子。
这位曾经富裕的家子如今却身处困境,因何被妻子抛弃?他就像那随风飘荡的蓬草,贫穷而无依。在重阳节遇见了一位高人,因此得以称号“丹阳子”。对于世俗琐事,他已无所挂念,彻悟了为人父的道理,决心成仙。
马钰,元代诗人,字子华,号丹阳子,生于元代,世称“道士”,以其道教文化背景和诗作闻名。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和道教思想为主题,表达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桃源忆故人》写于元代,时代背景是社会动荡和人们对安宁生活的渴望。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往日富贵生活的追忆及对道教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桃源忆故人 得遇》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追求。开篇以“马风曩日肥家子”引入,勾勒出昔日的繁华与现今的落魄,形成强烈对比,既反映了人生无常,也突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提到因妻子抛弃而感到的痛苦,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中通过“飘蓬贫子”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无依无靠的游离感,恰似蓬草随风飘荡,失去了归属感。
在遇见重阳子后,诗人以“丹阳子”自称,表明了对道教理想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洒脱态度。最后,诗人悟彻了生活的真谛,决定追求成仙的理想,寄托了对长生与自由的向往。整首诗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既有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也有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道教文化的崇敬。
整首诗歌围绕人生无常与理想追求展开,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体现了道教文化对诗人心灵的影响。
马风曾经是什么样的人?
a) 贫穷的农民
b) 富有的家子
c) 游子
诗中提到的“重阳子”象征什么?
a) 朋友
b) 智者
c) 富人
诗人最终决定追求什么?
a) 财富
b) 成仙
c) 事业
答案:
对比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桃源忆故人》更侧重于对道教文化的探讨,而《月下独酌》则展现了个人情感的孤独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