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望江南 咏桃源》

时间: 2025-04-30 13:11:37

诗句

桃源好,鸡黍竟相邀。

鸾凤有期朝绛阙,风霾无计上青霄。

万点落英飘。

茅屋底,何以水永朝。

一念不从痴处起,万缘都向静中消。

知命也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11:37

原文展示:

桃源好,鸡黍竟相邀。
鸾凤有期朝绛阙,
风霾无计上青霄。
万点落英飘。
茅屋底,何以水永朝。
一念不从痴处起,
万缘都向静中消。
知命也逍遥。

白话文翻译:

桃源的美好让人心醉,那里有丰盛的鸡肉和黍米美食在等待相邀。
鸾凤在朝霞中约定相见于绛色的宫阙,
而风霾却无计可施,无法飞上高空。
万点落英纷纷飘落。
在茅草屋下,流水是何以让人永远清晨。
只因一念不从而起的痴迷,
万千缘分都在宁静中消散。
明白命运,便能逍遥自在。

注释:

字词注释:

  • 桃源:指陶渊明笔下理想的隐居地,象征着世外桃源的美好境地。
  • 鸡黍:鸡肉和黍米,古代的丰盛美食。
  • 鸾凤: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美好与吉祥。
  • 绛阙:绛色的宫阙,形容神仙居所或理想之境。
  • 落英:指飘落的花瓣,象征美好事物的流逝。
  • 茅屋:用茅草盖成的小屋,代表简朴生活。
  • 一念:心中一丝念头。
  • 万缘:指各种缘分。

典故解析:

  • 桃源:源于《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和平宁静的理想社会。
  • 鸾凤:常用于古诗中,象征美好的伴侣或吉祥之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弘道,元代诗人,生于不详,关于其生平资料较少。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风格清新自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寄情于桃源,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对理想乡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望江南 咏桃源》是杨弘道通过对桃源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世外桃源的热爱。全诗以桃源为引子,引出对生活的思考。开篇便以“桃源好,鸡黍竟相邀”引人入胜,描绘出桃源的丰饶与美好,让人向往。

接着,诗人提到“鸾凤有期朝绛阙”,通过神话中的鸾凤,暗示桃源的超凡脱俗,表达出一种理想中的人际关系与和谐氛围。而“风霾无计上青霄”则转而引入自然的艰难,意指虽然桃源美好,但世事纷扰,难以逃避。

“万点落英飘”通过落英意象,传达出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短暂。接下来,茅屋和流水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一种隐士的宁静与简朴,进一步加强了对桃源生活的向往。同时,“一念不从痴处起”的思考,反映出人们在追求理想生活时,内心的迷惘与挣扎。

最后,诗人以“知命也逍遥”总结,强调在面对现实的无奈时,能心存淡泊,便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宁静与自在。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蕴含着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桃源好,鸡黍竟相邀。”:描绘了桃源的美好,食物丰盛,令人向往。
  2. “鸾凤有期朝绛阙。”:鸾凤象征美好和谐的关系,描绘理想的生活境界。
  3. “风霾无计上青霄。”:暗示现实生活的困扰与无奈。
  4. “万点落英飘。”:强调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
  5. “茅屋底,何以水永朝。”:反映出简朴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6. “一念不从痴处起。”:思考内心的迷惘。
  7. “万缘都向静中消。”:表达对尘世纷扰的超脱。
  8. “知命也逍遥。”:强调淡泊明志,平和心态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桃源”比喻理想生活。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情,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鸡黍”“鸾凤”,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桃源的描绘,表达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中不仅展现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也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源:象征理想、宁静生活。
  • 鸾凤: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 落英: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短暂。
  • 茅屋:简朴生活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生活
    C. 繁华城市
    D. 战争

  2. 诗人用“鸾凤”来表达什么? A. 现实的压迫
    B. 美好的和谐关系
    C. 时间的流逝
    D. 自然的美丽

  3. “一念不从痴处起”中“痴”指的是什么? A. 现实生活
    B. 内心的迷惘
    C. 对桃源的向往
    D.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杨弘道的《望江南 咏桃源》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是描绘理想生活的作品,但前者更多地思考了内心的宁静与现实的无奈,而后者则是对世外桃源的直观描写与向往,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陶渊明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 清平乐 壬辰暮春过中科大 清平乐 初入县廨,小步东园桃花下,漫赋此词 清平乐 牧马图 清平乐(瑞香) 清平乐 清平乐·千花百草 清平乐 清平乐 清平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蹇的成语 齿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康斯坦察 觥饭不及壶飧 水字旁的字 自古东丁 正使 一痴一醒 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曾国荃 雨字头的字 限量 糸字旁的字 闻风丧胆 咽苦吐甘 枝节横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