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3:5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3:56:08
回雁峰前花事尽,尽处概生愁。
雁讯来时人倚楼。未到意先秋。
闻说衡山僧院静,临去反迟留。
为恐衡山最上头,窥得见,破湘州。
在回雁峰前,花已凋谢,凋谢的地方总会令人心生忧愁。
当大雁的消息传来时,人倚着楼杆,心中早已感到秋的气息。
听说衡山的僧院宁静,临行时却不忍离去。
怕是在衡山的最高处,窥见了湘州的景色。
章士钊(1885-1970),字君达,号秋水,湖南人,是一位重要的现代诗人、翻译家和政治活动家。他的诗风多受古典影响,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情感。
这首诗写于当代,表现了作者在回雁峰前的感怀以及对衡山静谧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自然景色的感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思索。
《武陵春》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内心的愁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回雁峰前花事尽”,直接点明了季节的变化,花事已了,意味着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尽处概生愁”,则是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愁绪从花事的终结而生,表现出一种失落的情绪。
“雁讯来时人倚楼”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敏感,雁的归来象征着季节的更替,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秋天的预感。未到秋,心中却已感受到了秋的凉意,表明诗人内心的深刻感受。
“闻说衡山僧院静,临去反迟留”,诗人想象中衡山的宁静与和谐,诱惑着他不愿离去,表现了他对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向往。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诗人渴望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这种矛盾的心理在诗中得以体现。
最后两句“为恐衡山最上头,窥得见,破湘州”,描绘了诗人对美景的渴望和对未知的探索,反映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厚的哲理,表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情感深邃而细腻。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雁讯”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天的到来
C. 夏天的炎热
D. 冬天的寒冷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衡山”是中国的____之一。
判断题:诗人对衡山的僧院充满向往。
A. 对
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