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5:22
水龙吟·挽人
作者: 王蛰堪
百年经眼烟云,一腔孤愤何堪拟。
差如放逐,汨罗江畔,行吟屈子。
化碧沉埋,哀深最怕,心犹难死。
纵恩仇未泯,羁缠脱尽,云归去,应无泪。
漫道斯人已矣,证千秋名垂青史。
腥风血雨,奔雷惊电,此时还记。
劫换沧桑,问谁能保,生前荣毁。
待群峰怒吼,神州震荡,唤天公醉。
这首诗描述了百年历史如烟云般消逝,诗人心中满是孤独与愤懑,难以抒发。与其说是被放逐,不如说是站在汨罗江畔吟唱屈原的遗作。被埋藏的情感化为碧水,最深的哀伤让人心难以释怀。尽管恩怨未了,羁绊已解,云归之时应无泪流。人们常说这位伟人已逝,但他的名声将流传千秋,永载青史。腥风血雨与惊天动地的雷声,至今仍铭刻于心。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变迁,谁能保障生前的荣华与毁灭?待到群山怒吼、神州震荡之时,呼唤天公沉醉于此。
王蛰堪,现代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鲜明的个性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对历史的反思与对人性的探讨。
此诗创作于历史变迁之际,诗人感受到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逝去英杰的追念与对未来的思考。
《水龙吟·挽人》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情感深度的作品。诗人以对历史的回顾开始,表达了对过去的无尽感慨。开头的“百年经眼烟云”不仅呈现了历史的流逝,也暗示了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无奈。接着,通过“汨罗江畔,行吟屈子”的意象,诗人与屈原的悲剧相联系,传达了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敬仰。
诗中的“化碧沉埋”一语,象征着深埋心底的哀伤与无奈,而“纵恩仇未泯,羁缠脱尽,云归去,应无泪”则进一步反映出诗人对情感的释怀与超脱。尽管历史充满了腥风血雨,诗人依然铭记着那些波澜壮阔的时刻。
最后,诗人通过“待群峰怒吼,神州震荡,唤天公醉”展现出一种激昂的情感,似乎在呼唤重振与希望。这种情感的转折与升华,使整首诗充满了力量与生命的张力。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切思考与对逝去英雄的怀念,包含着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与对未来的希望。
诗中提到的“汨罗江”与哪位历史人物相关?
诗的情感基调是:
“腥风血雨”描绘的是:
答案:1. B 2. A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