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8:59
云影空堂开万顷,茫茫湖水涨沙汀。
龙山过雨波涛白,鼋背来风天地冥。
一叶扁舟那可渡,频年巨浪我曾经。
凭栏只觉胸怀壮,七十二峰入眼青。
在这空旷的厅堂里,云影飘荡,湖面如同万顷的水域。
湖水茫茫,涨满了沙洲。
龙山的雨过后,波涛翻滚,水面呈现白色的浪花。
鼋背上迎来的风,天地变得昏暗无光。
一叶小舟又怎能渡过这汹涌的波浪,
我曾经历过多年的巨浪。
凭栏而立,心中感到壮阔,
眼前的七十二座峰峦尽收眼底,青翠欲滴。
作者介绍:胡韫玉,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初年,身处社会变革的时代。他的诗风受传统诗词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时代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在太湖畔的一次游览,表现了他对自然壮丽景观的感慨和对人生波折的思考。诗中描绘了湖光山色的壮丽,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巨浪、风波的无奈和思考。
《坐万顷堂望太湖》以其宽广的视野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太湖的壮美景色。诗的开头“云影空堂开万顷”将读者带入一个宽阔的自然界,描绘出湖面与天空交相辉映的美丽场景。在这幅画面中,湖水如同无边无际的海洋,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则将视角转向湖面波涛,展现了自然的力量和变化。龙山的雨水使波涛翻滚,形成白色的浪花,展现了自然的雄壮和不可捉摸。“鼋背来风天地冥”一句,描绘了风的猛烈和天地的苍茫,增强了诗的气势。
在面对这样的自然景象时,诗人自觉渺小:“一叶扁舟那可渡”,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无奈,显示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而“凭栏只觉胸怀壮”,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豪情与壮志,尽管面临巨浪的挑战,他依然能够从中感受到胸怀壮阔的豪情。
整首诗通过对太湖自然景观的描绘,呈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壮丽与脆弱、豪情与无奈的内在冲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壮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波折的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龙山”指的是:
A. 一座山名
B. 一个动物
C. 一种植物
D. 一种天气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绝望
B. 敬畏和赞美
C. 无所谓
D. 恐惧
“凭栏只觉胸怀壮”中的“壮”是指:
A. 体力
B. 豪情壮志
C. 大小
D. 整体
答案:1. A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