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48: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48:30
临江仙
作者: 喻蘅 〔近代〕
诗国潮流惮讽谕,诗人讳说苍生。
召旻十月复谁能。
中兴何所冀,韵府出精兵。
三叠临江如挽纤,才华易退吾曾。
迎风冲浪纤夫行。
重山初过了,回首一帆轻。
这首诗描绘了诗国的盛衰与诗人的无奈。诗的潮流让人畏惧讽刺,但诗人却不敢直言百姓的苦难。十月的召旻(指时局的变化),又有谁能把握?对于中兴的希望,韵府中能否出现精兵强将?临江的三叠,犹如挽纤般艰难,才华就像退潮般容易消逝。迎风破浪,就像纤夫一般艰辛前行。重山初步,回头看去,唯有一帆轻扬。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中兴”可指历史上多个朝代的复兴,如南宋的建立等,反映出对国家和社会的期望和思考。
作者介绍: 喻蘅,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擅长古诗词,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国难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诗国的现状以及个人的无奈,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临江仙》是一首反映时代风云与个人情感的作品。全诗从社会现象入手,描绘了诗国的潮流与诗人对苍生苦难的讳言,展现了诗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挣扎。开篇以“诗国潮流惮讽谕”道出了诗人对当下诗坛的畏惧与不安,接着提及“苍生”,则显露出对百姓生活的关切,似乎在呼唤社会的良知与责任感。
中间部分通过对“中兴”的期待,表达了一种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但同时又带有深深的无奈与失望。最后,诗人用“迎风冲浪”的意象,表现了在艰难的环境中仍然勇往直前的决心,尽管重重困难,但也有一丝轻松与解脱的感觉。
整首诗在情感上由沉重转向轻松,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与自我激励,展现了他在时代变迁中的坚持与勇气。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思考与对未来的渴望。通过对诗人、苍生及时代潮流的描绘,展现了他希望中兴而又感到无奈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苍生”指的是谁?
A. 诗人
B. 普通百姓
C. 政府官员
D. 外国人
诗人对中兴的态度是?
A. 乐观
B. 悲观
C. 无所谓
D. 不确定
“迎风冲浪纤夫行”中的“纤夫”象征什么?
A. 富人
B. 诗人
C. 劳动者
D. 学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临江仙》与杜甫的《登高》进行比较,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感受,但杜甫更多地强调了个人的悲愤与社会的苦难,而喻蘅则更注重于对未来的思考与希望。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