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7:31
鹧鸪天
作者: 刘秉忠 〔元代〕
柳映清溪漾玉流。
火榴开罢芰荷秋。
一声鱼笛烟波上,
宜著蓑翁泛小舟。
红蓼岸,白蘋洲。
闲鸥闲鹭更优游。
斜阳影里山偏好,
独倚兰阑懒下楼。
这首诗描绘了柳树映照在清澈的溪水上,水面波光粼粼,宛如流动的玉石。火榴花已经盛开,荷花也在秋天中凋谢。耳边传来一声鱼笛声,荡漾在轻烟和波浪之上,适合穿着蓑衣的渔翁在小舟上悠然泛舟。岸边的红蓼花,白色的蘋洲,悠闲的鸥鸟和鹭鸟自在游弋。斜阳的影子里,山色显得格外美好,我独自倚靠在兰色的栏杆上,懒得下楼。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蓑翁”形象常见于古代渔夫,暗示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刘秉忠(约1250-1319),元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富有生活气息,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乡村田园的宁静与美丽。
创作背景: 这首《鹧鸪天》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人心浮动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自然之美,寄托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喧嚣尘世的逃避和内心的渴望。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诗的开头“柳映清溪漾玉流”以生动的意象引入,柳树的倒影在溪水中荡漾,给人一种清新如玉的视觉感受。接着“火榴开罢芰荷秋”描绘了花卉的盛开与凋谢,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一声鱼笛烟波上”,在宁静的水面上,鱼笛声悠扬,仿佛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诗中“宜著蓑翁泛小舟”更添了一层生活的情趣,渔翁的闲适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后面的“红蓼岸,白蘋洲”通过色彩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闲鸥与闲鹭的出现则营造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在“斜阳影里山偏好”中,斜阳的光影勾勒出山的轮廓,反映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与向往。
最后一句“独倚兰阑懒下楼”则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表达了他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对外界的淡然,渴望在这片宁静中沉浸。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内心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中充满了闲适、恬淡的情感,反映了人们对快节奏生活的逃避和对自然的归属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柳映清溪漾玉流”中的“映”字意思是:
A. 映射
B. 移动
C. 讲述
诗人所描绘的渔翁是:
A. 忙碌的渔夫
B. 穿着蓑衣的渔翁
C. 在市场卖鱼的人
诗中提到的“红蓼岸,白蘋洲”主要是指:
A. 岸边的植物
B. 渔船的颜色
C. 渔翁的服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刘秉忠的《鹧鸪天》更强调自然的美与人对自然的向往,而《静夜思》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情感。两者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鹧鸪天》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优美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