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3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37:45
褪尽春红见凤仙,仙姿犹胜碧桃妍。
枝头初绾同心髻,叶底先开并蒂莲。
情脉脉,意绵绵。不堪回首断肠年。
三生有幸原虚语,一度思量一惘然。
春天的红花已经褪尽,只剩下凤仙花的清雅,
它的姿态仍然胜过碧桃的美艳。
枝头上初绾的同心髻,
叶下先开的并蒂莲花。
情意绵绵,思绪缠绵。
不忍回首过去的断肠岁月。
“三生有幸”不过是虚幻之言,
一番思量却换来一阵惆怅。
宛敏灏,近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历史时期,受到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的影响,其诗作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
该诗创作于诗人对爱情或往事的深刻回忆之际,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逝去的感伤,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鹧鸪天二首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绚烂和爱情的脆弱。开篇便以“褪尽春红见凤仙”引入,描绘了春天的去寂,凤仙花的清雅依然与碧桃的妍丽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着提到“枝头初绾同心髻,叶底先开并蒂莲”,此处以植物的生长隐喻情感的结合与美好,传达出一种对爱情美好时光的珍视。而后,诗人转入对过去的追忆,“不堪回首断肠年”一句,表达了对往事的伤感与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最后两句“原虚语,一度思量一惘然”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情感的纠结与惆怅升华了整首诗的意蕴,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和爱情的象征,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失去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情感基调,令人深思。
“褪尽春红”中“春红”指的是什么?
“同心髻”象征什么?
“三生有幸”出自哪个文化背景?
与李白《月下独酌》对比,宛敏灏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多表现豪放与洒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