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6:10
江城子 寄德新丈
作者:元好问
春风花柳日相催,
淅江梅,腊前开。
开遍山桃,恰到野酴。
商岭东来三百里,
红作阵,绿成堆。
半山亭下钓鱼台,
拂层崖,坐苍苔。
林影湖光,佳处两三杯。
寄语玉溪王老子,
因个甚,不同来。
春风催促着花柳的生长,
江边的梅花在腊月前绽放。
满山桃花盛开,正好与野生的酴醿相映。
从商岭东来的景色,延绵三百里,
红色的花朵成阵,绿色的嫩芽成堆。
在半山亭下的钓鱼台,
轻轻拂过层层崖壁,坐在苍苔上。
林影映照在湖光中,正是佳处,饮上两三杯。
我想对玉溪的王老子说,
因为什么,您就不来呢?
作者介绍:元好问(1250-1320),字天锡,号适园,元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古文和诗词,尤其以词名世。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和人生哲理,情感真挚,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寄情于自然、思念友人的背景下,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城子 寄德新丈》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描绘了春风的温暖和自然界的复苏,生动地展现了梅花在腊月前开放的情景,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接下来,诗人通过“山桃”和“酴醿”的比喻,展现了春日的鲜艳与生机,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商岭东来三百里,红作阵,绿成堆”一句,展现出广阔的自然景观,令人如临其境。接着,诗人描绘了半山亭下的钓鱼台,营造了一种悠闲的意境,体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而最后一句“寄语玉溪王老子,因个甚,不同来”则是对友人的直接呼唤,表达了对友人未能相聚的遗憾,情感真挚而细腻。
整首诗不仅有对春天的赞美,更深层地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展示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呈现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主要季节是什么?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诗人想邀请谁一起聚会?
A. 自己
B. 王老子
C. 朋友
D. 妻子
诗中提到的“苍苔”象征什么?
A. 年轻
B. 旧时光
C. 生命
D. 欢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元好问的《江城子 寄德新丈》和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进行对比,前者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后者则多了些豪情与壮观,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