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重游弁山 其一》

时间: 2025-05-07 01:29:34

诗句

出郭闻莺语,穿林散马蹄。

涧松何郁郁,春草又萋萋。

白石那堪煮,丹厓倘可梯。

平生爱高兴,只合此幽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1:29:34

原文展示:

重游弁山 其一 赵孟頫 〔元代〕

出郭闻莺语,穿林散马蹄。 涧松何郁郁,春草又萋萋。 白石那堪煮,丹厓倘可梯。 平生爱高兴,只合此幽栖。

白话文翻译:

走出城郭,听到黄莺的鸣叫,穿过树林,马蹄声散落一地。 山涧旁的松树郁郁葱葱,春天的草地又是一片茂盛。 白石难以煮食,红色的悬崖或许可以攀登。 我一生喜爱高远的兴致,只适合在这幽静的地方栖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郭:城墙。
  • 莺语:黄莺的叫声。
  • 郁郁:茂盛的样子。
  •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 白石:白色的石头,此处指不适合煮食的石头。
  • 丹厓:红色的悬崖。
  • 梯:攀登。
  • 幽栖:幽静的栖息地。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元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的诗文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孟頫重游弁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重游弁山的所见所感。首联通过“莺语”和“马蹄”两个声音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涧松”、“春草”、“白石”、“丹厓”等自然景物,进一步展现了山中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高远兴致和幽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声音意象,描绘出诗人走出城郭,进入自然的场景。
  • 颔联:通过视觉意象,展现山中松树和春草的茂盛。
  • 颈联:通过自然景物,表达诗人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
  • 尾联:直接抒发诗人对高远兴致和幽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白石那堪煮”,比喻白石不适合煮食,暗示自然的纯净。
  • 拟人:“莺语”,赋予黄莺以人的语言能力,增加生动感。

主题思想:

  • 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莺语:黄莺的叫声,象征春天的生机。
  • 涧松:山涧旁的松树,象征坚韧和生命力。
  • 春草:春天的草地,象征生机和茂盛。
  • 白石:白色的石头,象征纯净和自然。
  • 丹厓:红色的悬崖,象征壮丽和险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莺语”指的是什么? A. 黄莺的叫声 B. 人的语言 C. 风的呼啸 答案:A

  2. “白石那堪煮”中的“白石”象征什么? A. 纯净和自然 B. 坚硬和难以煮食 C. 珍贵和稀有 答案:A

  3. 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高远兴致和幽静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恐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赵孟頫的《重游弁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赵孟頫的诗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景物的描绘和意境的营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赵孟頫诗集》:收录了赵孟頫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王维诗集》:收录了王维的诗作,可以与赵孟頫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宝刀迎面摇寒雪 菩萨蛮十五首 其九 菩萨蛮 雨窗怀畹兰 菩萨蛮 菩萨蛮 其二用李太白闺情韵 菩萨蛮 春思 菩萨蛮 其二 送别 菩萨蛮 和天民赋十月海棠 菩萨蛮 其三 月下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斑儿 止字旁的字 甘字旁的字 投隙抵巇 筛锣擂鼓 回肠 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曲霉 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震风陵雨 尽忠报国 鼎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冲口而发 力可拔山 包含危的词语有哪些 夸夸而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