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4:57
诗词名称: 鹧鸪天 过常州瞿秋白祠
作者: 汪洋 〔当代〕
诗歌内容:
野浪空桥鸥远鸣。
未曾叶落已秋声。
吴街自古悲歌地,
风雨欺襟一味腥。
无处觅,少年膺。
偶逢不忍说伶仃。
天暝抱膝惟呼酒,
扶醉登楼看落灯。
在荒野的浪潮中,空桥上鸥鸟远远鸣叫。
尚未见到树叶落下,秋天的声音已经传来。
吴地的街道自古以来就是悲歌的地方,
风雨侵袭,衣襟上满是腥味。
无处寻找,年轻的心灵。
偶然相逢,却不忍心说出孤独。
夜幕降临,抱膝而坐只想喝酒,
醉后扶着栏杆,眺望着落下的灯火。
作者介绍:
汪洋,现代诗人,主要创作以古体诗为主,风格多变,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作者过常州瞿秋白祠时,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环境的深刻思考。
这首《鹧鸪天》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历史的追溯,展现了诗人汪洋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思考。开篇的“野浪空桥鸥远鸣”便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意境,令人感受到一种遥远与孤独的心情。接着,秋声的出现更是加深了这种感受,未落的叶子似乎在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吴街自古悲歌地”一句,点明了常州这一地方的历史背景,暗示着这里曾经的悲伤与故事。诗人在此地感受到的不仅是风雨的侵袭,更是历史长河中人们的哀愁。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诗人在夜幕降临之际,独自一人抱膝而坐,举杯邀酒,似乎在用醉酒来麻痹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这种对比既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关系,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反思与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结合了自然景象与人文历史,创造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人所传达的孤独与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对青春的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野浪空桥鸥远鸣”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孤独
C) 悲伤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吴街”是指哪个地区?
A) 浙江
B) 江苏
C) 安徽
答案: B
诗人在夜晚的行为是?
A) 阅读
B) 喝酒
C) 睡觉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汪洋的《鹧鸪天》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现了孤独的情感,前者通过对自然的描写与历史的追溯,后者则通过月光引发的思乡情绪,二者在孤独与思考上有共通之处,但表现手法各异。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美学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