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3:11
《踏莎行 咏烧香》
作者:王哲 〔元代〕
身是香炉,心同香子,香烟一性分明是。
依时焚透昆仑,缘空香袅呈祥瑞。
上彻云霄,高分真异。
成雯作盖包玄旨。
金花院里得逍遥,玉皇。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的身体就像香炉,心灵就像香子,香烟飘荡,显得分外清晰。适时地焚烧香料,香气弥漫,寓意吉祥。香烟直上云霄,显得高远而独特,云雾仿佛是覆盖着深奥的道理。在金色花园中,我得以安闲自在,仿佛置身玉皇的境界。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哲是元代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他的作品常体现出道教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淡雅,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王哲对香文化的理解与体验中创作而成,反映出他对香气与内心修养之间关系的思考,表达了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
这首《踏莎行 咏烧香》通过对香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内心修行的思考与感悟。诗的开头以“身是香炉,心同香子”将身体与心灵的关系生动地展现出来,香炉的存在象征着身体的物质性,而香子的存在则代表了心灵的纯净。这一对比引发了人们对内在与外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深思。接着,诗人提到“依时焚透昆仑”,暗示着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自我修炼,可以达到如昆仑般高远的境界。进一步的“香袅呈祥瑞”,则寓意着通过香的焚烧所带来的吉祥与好运,这不仅是对生活的祝愿,更是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后半部分的“上彻云霄,高分真异”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境界,诗人在此彰显了对真理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越。而“成雯作盖包玄旨”中,云彩的变幻象征着人生的多样性与变化,暗示着深奥的道理隐藏在其中。最后一句“金花院里得逍遥,玉皇”则将诗人理想的安宁与自在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进入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尽享人生的逍遥与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烧香文化的赞美,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升华,展现了作者对道教思想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修行与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通过香的象征,展示了身心的和谐与对宇宙真理的探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将身体比作什么?
A. 香子
B. 香炉
C. 云霄
D. 昵称
“依时焚透昆仑”中“焚透”指的是什么?
A. 焚烧香料
B. 清洗身体
C. 采集香料
D. 祭祀神明
诗中提到的“玉皇”指的是哪个文化中的角色?
A. 道教
B. 佛教
C. 儒教
D. 基督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王哲的《踏莎行 咏烧香》更侧重于内心的修行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而李白则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理解,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理解与欣赏《踏莎行 咏烧香》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