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踏莎行 咏烧香》

时间: 2025-05-02 04:03:11

诗句

身是香炉,心同香子,香烟一性分明是。

依时焚*透昆仑,缘空香袅呈祥瑞。

上彻云霄,高分真异。

成雯作盖包玄旨。

金花院里得逍遥,玉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3:11

原文展示:

《踏莎行 咏烧香》
作者:王哲 〔元代〕

身是香炉,心同香子,香烟一性分明是。
依时焚透昆仑,缘空香袅呈祥瑞。
上彻云霄,高分真异。
成雯作盖包玄旨。
金花院里得逍遥,玉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的身体就像香炉,心灵就像香子,香烟飘荡,显得分外清晰。适时地焚烧香料,香气弥漫,寓意吉祥。香烟直上云霄,显得高远而独特,云雾仿佛是覆盖着深奥的道理。在金色花园中,我得以安闲自在,仿佛置身玉皇的境界。


注释:

字词注释:

  • 香炉:一种用来焚烧香的器具,象征内心的修行与净化。
  • 香子:指香的本身,喻指心灵或内在的精华。
  • 焚透:焚烧彻底,意指彻底的供奉与虔诚。
  • 昆仑:古代传说中的高山,象征着高远的境界。
  • 祥瑞:吉祥的迹象,预示着好运。
  • 云霄:指高空,象征着超凡脱俗。
  • :云彩的花纹,寓意美丽与变化。
  • 玄旨:深奥的道理或教义。
  • 金花院:象征美好安宁的场所。

典故解析:

  • 昆仑: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昆仑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常常与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教文化相联系。
  • 玉皇:指道教中的玉皇大帝,是天界的主宰,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与庇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是元代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他的作品常体现出道教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淡雅,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王哲对香文化的理解与体验中创作而成,反映出他对香气与内心修养之间关系的思考,表达了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 咏烧香》通过对香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内心修行的思考与感悟。诗的开头以“身是香炉,心同香子”将身体与心灵的关系生动地展现出来,香炉的存在象征着身体的物质性,而香子的存在则代表了心灵的纯净。这一对比引发了人们对内在与外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深思。接着,诗人提到“依时焚透昆仑”,暗示着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自我修炼,可以达到如昆仑般高远的境界。进一步的“香袅呈祥瑞”,则寓意着通过香的焚烧所带来的吉祥与好运,这不仅是对生活的祝愿,更是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后半部分的“上彻云霄,高分真异”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境界,诗人在此彰显了对真理的追求与对世俗的超越。而“成雯作盖包玄旨”中,云彩的变幻象征着人生的多样性与变化,暗示着深奥的道理隐藏在其中。最后一句“金花院里得逍遥,玉皇”则将诗人理想的安宁与自在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进入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尽享人生的逍遥与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烧香文化的赞美,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升华,展现了作者对道教思想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身是香炉,心同香子:身体是香炉,心灵是香子,强调身心的统一。
  2. 香烟一性分明是:香烟飘荡,清晰可见,象征着灵魂的显现。
  3. 依时焚透昆仑:在适当的时机焚烧香,寓意修行的时机与地点。
  4. 缘空香袅呈祥瑞:香气飘荡,寓意吉祥如意。
  5. 上彻云霄,高分真异:香烟直上云霄,象征着追求高尚与非凡。
  6. 成雯作盖包玄旨:云彩变化,包裹着深奥的道理。
  7. 金花院里得逍遥:在金色花园中安闲自在,象征理想生活。
  8. 玉皇:指代至高无上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体比作香炉,心灵比作香子,增强形象感。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香烟似乎有了生命,能够飘荡而呈现吉祥。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内心修行与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通过香的象征,展示了身心的和谐与对宇宙真理的探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炉:象征着身体与净化的过程。
  • 香子:象征心灵的纯洁。
  • 香烟:象征灵魂的显现与升华。
  • 昆仑: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云霄:象征超脱与自由的境界。
  • 金花院:象征理想的生活环境,安宁与自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将身体比作什么? A. 香子
    B. 香炉
    C. 云霄
    D. 昵称

  2. “依时焚透昆仑”中“焚透”指的是什么? A. 焚烧香料
    B. 清洗身体
    C. 采集香料
    D. 祭祀神明

  3. 诗中提到的“玉皇”指的是哪个文化中的角色? A. 道教
    B. 佛教
    C. 儒教
    D. 基督教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王哲的《踏莎行 咏烧香》更侧重于内心的修行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而李白则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理解,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唐宋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研究》
  • 《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学》

以上内容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理解与欣赏《踏莎行 咏烧香》的视角。

相关查询

招隐诗二首 其一 园葵诗二首 其一 为周夫人赠车骑诗 为顾彦先赠妇诗二首 其一 太山 豫章行 挽歌辞 其一 挽歌诗三首 其三 挽歌诗三首 其二 饮酒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口角流涎 诈晴 齐天洪福 应对如流 邑字旁的字 几顿 鬯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用字旁的字 绚丽多彩 携手接武 幎目 比字旁的字 宸居 同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