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1:58
道义富无敌,诗书贵不赀。
浮生几两屐,狂乐一絇丝。
豪侠非吾友,臞儒即我师。
谁知茅屋底,元自有男儿。
道义的富有无人能比,诗书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浮生中多少人只是穿着几两重的鞋子,而狂欢的乐趣却是短暂的如一根丝线。
豪侠并非我的朋友,而瘦弱的儒者才是我的老师。
谁能知道在我这茅屋之下,其实也有志向的男子呢?
李纯甫,金朝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反映出对道义和诗书的重视,以及对浮华生活的批判。李纯甫的诗风多为直白,常以个人的感悟为出发点,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这首诗作于金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地位尴尬。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比道义与浮华,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真才实学的追求。
李纯甫的《杂诗六首 其六》以其清晰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以“道义富无敌”引入,强调道义的崇高价值,接着通过“诗书贵不赀”进一步阐释文化的无价之宝。诗人用“浮生”和“狂乐”对比,揭示了人生的虚幻和短暂,表现出一种对浮华生活的不屑与批判。
“豪侠非吾友,臞儒即我师”这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侠客豪放不羁的疏远,反而推崇那种身形瘦弱但有学识的士人,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最后一句“谁知茅屋底,元自有男儿”则是诗人的自我肯定,表达了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依然可以有追求和理想的男子。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讽,表达了对社会价值观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真实道义与学问的追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整首诗的主题聚焦于对道义与知识的崇尚,反映出对当时浮华社会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真正价值的追求与自我肯定,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中“道义富无敌”表达了什么含义?
“狂乐一絇丝”中的“狂乐”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豪侠的态度是?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纯甫的《杂诗六首 其六》均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但李白更偏向于豪情壮志,而李纯甫则聚焦于道德与内涵的追求。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有所不同,前者热烈奔放,后者内敛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