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吴山白塔寺》

时间: 2025-04-30 01:12:36

诗句

江山襟带尚依然,王气销沉已百年。

八叶龙孙东渡海,六宫虎士北归燕。

铜驼荆棘荒山里,石马莓苔落照边。

玉柙游魂飞劫火,五陵无树不啼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12:36

原文展示:

江山襟带尚依然,王气销沉已百年。
八叶龙孙东渡海,六宫虎士北归燕。
铜驼荆棘荒山里,石马莓苔落照边。
玉柙游魂飞劫火,五陵无树不啼鹃。

白话文翻译:

这片江山依旧如昔,然而王朝的气势已经消沉了百年。
八位龙的后代东渡大海,六宫的勇士们北归燕地。
铜驼被荆棘覆盖,荒山中显得无比苍凉,
石马上长满了莓苔,落日的余晖洒在一旁。
玉制的盒子里游荡着灵魂,仿佛在遭遇火劫,
五陵之地没有树木,只有悲啼的杜鹃在鸣叫。

注释:

  • 襟带:指的是山河的环抱,形容自然环境。
  • 王气:王朝的气势和威严。
  • 龙孙:指的是皇族的后代,象征着权贵。
  • 铜驼:古代的驼车,象征着交通和交流。
  • 玉柙:玉制的盒子,常作为珍贵物品的容器。
  • 五陵:指的是古代帝王的墓地,常用以象征权贵和凋零的历史。

典故解析:

  • 龙孙:古代帝王自称为龙,龙的后代自然是皇族的象征,强调了权力的变迁。
  • 六宫虎士:指的是曾经的宫廷护卫,现今已失去昔日的辉煌。
  • 五陵无树不啼鹃:典出古代诗词,杜鹃代表了对亡故者的哀悼,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洪,元代诗人,生活在元代中期,受到了当时社会动荡与历史变迁的影响。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元代,背景是王朝的更替与历史的沧桑,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的结合,表达对盛衰交替的感慨。

诗歌鉴赏:

《吴山白塔寺》是一首充满历史感的诗作,诗人郑洪通过对江山和王气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变迁。开头两句“江山襟带尚依然,王气销沉已百年”直接切入主题,既表现了自然景观的恒久,又揭示了人事的变迁,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历史感与无奈。

接下来的“八叶龙孙东渡海,六宫虎士北归燕”则通过对皇族后代与宫廷护卫的描写,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权力的衰退。这样的对比让人感受到曾经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留下的只有废墟与叹息。

“铜驼荆棘荒山里,石马莓苔落照边”是一幅颇具画面感的景象,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荒凉的景象,以及时间对人事的侵蚀。最后两句“玉柙游魂飞劫火,五陵无树不啼鹃”的意象则让人感受到对逝去王朝的哀悼,渗透着一种悲凉的情感。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由对自然的感慨逐渐转向对历史的深思与哀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山襟带尚依然:江山如画,依旧环绕着诗人的心灵。
  2. 王气销沉已百年:王朝的气势已经沉寂了整整百年,展现了历史的无情。
  3. 八叶龙孙东渡海:曾经的皇族后代东渡,象征着权力的流失。
  4. 六宫虎士北归燕:宫廷的护卫不复存在,归乡的勇士仿佛失去了目标。
  5. 铜驼荆棘荒山里:铜驼的象征意义在于历史的遗迹与衰败的现实。
  6. 石马莓苔落照边:石马长满苔藓,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物是人非。
  7. 玉柙游魂飞劫火:游荡的灵魂似乎在逃避过去的劫难。
  8. 五陵无树不啼鹃:五陵的荒凉之地,只有杜鹃的啼鸣伴随着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八叶龙孙”与“六宫虎士”,形成鲜明的对比。
  • 隐喻:铜驼、石马等意象都隐喻着历史的遗迹与衰败。
  • 拟人:游魂似乎在飞劫火中挣扎,赋予了历史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曾经盛世的怀念,诗人通过自然与历史的结合,表达对人事无常的深思与哀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山:象征着自然与历史的交融。
  • 王气:代表着权力与荣耀的消逝。
  • 铜驼与石马:历史的遗迹,承载着曾经的辉煌。
  • 玉柙:象征珍贵的物品与逝去的灵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郑洪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 “王气销沉已百年”中的“王气”指什么?
    A. 自然景观
    B. 王朝的气势
    C. 个人情感
    D. 战争的结果

  3. “五陵无树不啼鹃”的意象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哀伤
    C. 激昂
    D. 平静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郑洪的《吴山白塔寺》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郑洪则更注重历史的沉淀与社会的变迁。

参考资料:

  • 《元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精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辇下冬暮咏怀 寄赠孙路处士 献大京兆薛常侍能 寄赠杨夔处士 次韵酬张补阙因寒食见寄之什 转正郎后寄献集贤相公 寄献狄右丞 送进士韦序赴举 作尉鄠郊送进士潘为下第南归 送进士吴延保及第后南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肤见謭识 久悬不决 包含浩的词语有哪些 高情远致 鳥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婀娜多姿 卧辙 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水苍笏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血字旁的字 七舌八嘴 陵土未干 彑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灿烂辉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