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4:51
吐尽鹅黄柳渐青,遥山隔雨不分明。侧风还带嫩寒生。花谢乍惊春欲暮,岁乖倍觉燕多情。枝头犹自费千声。
春天的柳树已经吐出了鹅黄色的新芽,渐渐变得青翠。远处的山被细雨笼罩,显得模糊不清。微风轻轻吹来,带着一丝丝的寒意。花朵凋谢,令人惊讶,春天似乎已经接近尾声。岁月流逝,让人更加感受到燕子的情意浓厚。枝头上依然传来千声的啼鸣。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诗中提到的“燕”可以联想到古人对燕子的情感寄托,燕子在诗词中常常象征着春天和离别。
江南雨,现代诗人,生于江南,深受江南水乡文化的影响。她的诗作常常融入自然景观,表现细腻的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浣溪沙》创作于春季,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抒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春天临近结束的惆怅。
《浣溪沙》是一首抒情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春天的眷恋。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春天的柳树,由鹅黄逐渐变成青翠,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接下来的“遥山隔雨不分明”则通过描写远山在雨中的朦胧感,使得整个画面更显得悠远而富有诗意。微风的“嫩寒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初夏的凉意交织,营造了一种细腻而复杂的情感。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叹愈发明显。“花谢乍惊春欲暮”一句,不仅表现了对花瓣凋落的惋惜,更隐含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最后一句“枝头犹自费千声”则通过燕子的啼鸣,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切怀念与不舍,仿佛每一声都在诉说着春天的美好与难忘。
整首诗运用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深切热爱。这种对比与对时光的感悟,使得诗作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情感和哲理。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的深切怀念,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
《浣溪沙》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江南雨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描写的“鹅黄”指的是哪个季节的特征?
A. 秋天
B. 冬天
C. 春天
D. 夏天
诗中提到的“花谢”表明了什么?
A. 春天来了
B. 春天结束了
C. 夏天来了
D. 冬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