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鹧鸪天·故人吴湖帆为作《风雨龙吟室图》,走笔赋谢》

时间: 2025-04-30 21:19:52

诗句

卧过三冬百感非。

暮年心事与谁期。

抛残红泪凝湘竹,忍作春妍著主衣。

云乍纵,日初迟。

四山风雨渐冥迷。

淋漓元气吴生笔,坐看惊雷起蛰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19:52

原文展示:

卧过三冬百感非。暮年心事与谁期。抛残红泪凝湘竹,忍作春妍著主衣。云乍纵,日初迟。四山风雨渐冥迷。淋漓元气吴生笔,坐看惊雷起蛰时。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冬的三个月里,经历了百种感受。年老时的心事又能向谁倾诉?留下的泪水如同湘竹上凝聚的露珠,忍心装扮春天的美丽,披上主人的衣裳。云彩偶尔散开,阳光刚刚迟到。四周的山峦在风雨中变得模糊迷离。吴生的笔墨淋漓尽致,坐在这里看惊雷在蛰伏之时轰然而起。

注释:

  • 卧过三冬:指在寒冷的冬天度过,感受种种情绪。
  • 湘竹:指湘江地区的竹子,象征着思念和泪水。
  • 春妍: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云乍纵,日初迟:云彩偶尔散开,阳光刚刚升起,描绘了天气的变化。
  • 四山风雨渐冥迷:四周的山在风雨中变得模糊,营造了凄迷的氛围。
  • 淋漓元气:指吴湖帆的笔墨充满生机与活力。
  • 惊雷起蛰时:在蛰伏的时刻,惊雷突然响起,暗示着变化与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龙榆生(1895-1969),原名龙璧,字仲华,号榆生,现代诗人,曾任教于多所高校。他的诗风兼具古典与现代,常在传统与个人情感之间徘徊,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20世纪中叶,正值作者晚年,回首往事,感慨万千,表达了对人生、友谊和创作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感悟。第一句“卧过三冬百感非”引入了冬季的冷清与孤独,暗示着生命的流逝和感情的复杂。接着,作者通过“抛残红泪凝湘竹”描绘了自己的离愁别绪,泪水与竹子相结合,传达出一种柔情又坚韧的情感。而“忍作春妍著主衣”则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体现出一种生活的矛盾。

随后,诗人通过“云乍纵,日初迟”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反映出内心的波动。最后几句“淋漓元气吴生笔,坐看惊雷起蛰时”不仅表现了对吴湖帆作品的赞美,也暗示了创作过程中的灵感与激情。整体而言,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推崇与对人生的思考,情感深邃而又真挚。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卧过三冬百感非”:经历了寒冬,感受颇多。
    2. “暮年心事与谁期”:年迈时的忧虑与孤独。
    3. “抛残红泪凝湘竹”:留下的泪水,像竹子上的露珠。
    4. “忍作春妍著主衣”:忍耐着去装扮春天的美丽。
    5. “云乍纵,日初迟”:自然界变幻的景象。
    6. “四山风雨渐冥迷”:四周的环境变得模糊。
    7. “淋漓元气吴生笔”:赞美吴湖帆的作品。
    8. “坐看惊雷起蛰时”:在蛰伏时刻见证变化。
  •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将泪水比作凝聚的露珠,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人生的反思、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风雨变幻的深刻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理解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湘竹:象征思念与忧伤。
  • 春妍:代表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 风雨:象征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 惊雷:象征突发的灵感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湘竹”象征什么? A. 友谊 B. 思念与忧伤 C. 自然之美 答案:B

  2. “抛残红泪”中的“残红”指的是什么? A. 残存的美好 B. 过往的痛苦 C. 生活的繁华 答案:A

  3. 诗人对吴湖帆的态度是? A. 赞美 B. 嫉妒 C. 无所谓 答案:A

参考资料:

  • 《龙榆生诗集》
  • 《近现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分析与研究》

相关查询

诉衷情 寒夜 诉衷情 舟中寄玉耕女侄 诉衷情二首 其一 诉衷情 诉衷情 次温飞卿韵 诉衷情 和梦窗 诉衷情近 诉衷情 诉衷情 诉衷情 枯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念之差 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疋字旁的字 留台 贪满 敏而好古 并智 几字旁的字 吾兄 包含毛的成语 日久岁深 肉字旁的字 掩过饰非 二字旁的字 攻城略地 贝字旁的字 无为而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