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菩萨蛮 蒙岩石刻》

时间: 2025-04-22 04:54:41

诗句

蒙岩几日桃花雨。

依稀流水章桥去。

只恐到天台。

误通刘阮来。

玉堂开绮户。

不隔尘寰路。

休认避秦人。

壶中别有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4:54:41

原文展示:

菩萨蛮 蒙岩石刻
作者: 契玉立 〔元代〕

蒙岩几日桃花雨。
依稀流水章桥去。
只恐到天台。
误通刘阮来。

玉堂开绮户。
不隔尘寰路。
休认避秦人。
壶中别有春。


白话文翻译:

这几天在蒙岩上,桃花纷纷落雨般飘落。
隐约看到流水从章桥流去。
只怕去到天台,
误入刘阮的境地。

玉堂打开了华丽的门窗,
与世俗的道路没有隔阂。
不要误以为是躲避秦人,
在壶中其实还有春天的美好。


注释:

字词注释:

  • 蒙岩:指蒙岩山,可能是指一个景色优美的地方。
  • 桃花雨:桃花纷飞的景象,比喻春天的气息。
  • 章桥:指一座桥,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桥名。
  • 天台:指天台山,常作为隐士或仙人的居所。
  • 刘阮:指刘海蟾和阮籍,古代传说中的隐士,象征逃避世俗。
  • 玉堂:指华丽的房屋或宫殿,象征高雅的生活。
  • 绮户:指精美的窗户,象征风雅的生活空间。
  • 秦人:指古代的秦国人,常用来比喻世俗的纷扰。
  • 壶中别有春:指内心的宁静和美好的生活。

典故解析:

  • 刘阮:源于古代文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象征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 秦人:常用来代表世俗的烦恼与追求,表现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契玉立,元代诗人,生活在元代社会动荡的时代,诗风清新秀丽,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性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菩萨蛮》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桃花雨的美景,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诗歌鉴赏:

《菩萨蛮 蒙岩石刻》是一首典型的元代词作,展现了契玉立对自然美和隐逸生活的热爱。开头几句通过桃花雨和流水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春日氛围,仿佛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梦幻的境地。接着,诗人提及天台和刘阮,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借用历史传说中的隐士形象,强化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后半部分则通过描绘玉堂和绮户的开放,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世俗的距离,表现出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然而,结尾的“壶中别有春”则回归到内心的宁静与美好,暗示即使身处纷扰之中,内心依然可以拥有理想中的春天。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精致,桃花、流水、玉堂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优美的春日田园画面,令人陶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契玉立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蒙岩几日桃花雨: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桃花如雨般纷飞,带来春的气息。
  2. 依稀流水章桥去:流水从桥下流过,隐约可见,增添了画面的动感。
  3. 只恐到天台: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天台是理想中的仙境。
  4. 误通刘阮来:提到刘阮,暗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且不想误入其中。
  5. 玉堂开绮户:华丽的房屋打开窗户,象征着高雅生活的开启。
  6. 不隔尘寰路:与世俗的纷扰没有隔阂,表明高雅生活的无忧。
  7. 休认避秦人:劝诫读者不要误认为是逃避世俗,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
  8. 壶中别有春:暗示在内心深处仍然有美好的春天,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桃花雨比喻春天的生机。
  • 拟人:流水如同有情感般流动,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社会纷扰的逃避和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深刻而悠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代表希望和新生。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流动,带来宁静感。
  • 天台:象征理想的隐逸生活,代表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 玉堂:象征高雅的生活品质,体现诗人的精神追求。
  • 壶中春:象征内心的自在与宁静,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刘阮”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 A. 刘备和阮籍
    • B. 刘海蟾和阮籍
    • C. 刘邦和阮元
  2. “壶中别有春”意指什么?

    • A. 诗人对世俗的逃避
    • B. 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 C. 生活的困扰
  3. 诗中的“桃花雨”主要象征什么?

    • A. 秋天的萧瑟
    • B. 春天的生机
    • C. 冬天的寒冷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
  • 温庭筠《更漏子》:通过夜雨的意象传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契玉立的逃避世俗的主题相呼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元代诗词选》
  2. 《古典诗词鉴赏》
  3. 《契玉立诗文研究》

相关查询

诗一首 鹿田寺集杜五言 昆山吕正之三男子连中神童科盖奇事也次严别 宝乘寺 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 别韦洵美诗 次陈山人隐处 过黄玄之山居 送何水部蒙出牧袁州 佳人照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书信 避祸就福 宽纾 门字框的字 地负海涵 刀字旁的字 回黄转绿 包含恭的词语有哪些 儿字旁的字 银装素裹 鸟嘴铳 宵狐之腋 游开头的成语 边壤 己字旁的字 受廛 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