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2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7:30
满江红·巴渝怀古
作者: 黄咏雩 〔近代〕
禹甸芒芒,西南望岷峨高插。
念当日怀襄洪水,导江何法。
震旦山河分两戒,嘉陵风浪趋三峡。
问蚕丛可有孑遗无,滩声答。
巴渝舞,何杂遝。
巴渝曲,犹噂沓。
总无端歌哭,几番离合。
降将头颅终不断,怀清身世仍空乏。
奈杜鹃啼尽不如归,春阴霎。
这首诗描绘了巴渝地区的壮丽风光和历史变迁。诗人站在西南的高处,遥望岷山的巍峨,思绪回到当年洪水泛滥时,想象古人如何引导江水。震旦的山河仿佛分隔着两种命运,嘉陵江的波涛奔涌而向三峡而去。问蚕丛遗留下的是否还有遗迹,滩声却回应着无声的历史。巴渝的舞蹈何其复杂多样,巴渝的乐曲仍在耳边回响。歌声与哭声交织,经历了多少离合悲欢。虽然世事难以割舍,但内心的清白与追求却依然空乏。即使杜鹃啼尽,归去的心情反倒不如春天的阴霾。
作者介绍: 黄咏雩是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初年。他的诗作以豪放激昂、情感真挚著称,常以历史和山水为题材,表达对古老文明的追思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近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历史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巴渝地区的怀古,抒发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历史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满江红·巴渝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自然情怀的作品。诗人借助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情感的纠结。开篇以“禹甸芒芒,西南望岷峨高插”描绘了岷山的壮丽景象,将读者带入一种历史的回忆中。接着,诗人追忆古人治水的艰辛,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古代智慧的思考。诗中“震旦山河分两戒”的句子,深刻揭示了自然与人类命运的关系,暗示着历史的分合与动荡。
“巴渝舞,何杂遝。巴渝曲,犹噂沓”,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巴渝地区丰富的文化传统,舞蹈与音乐交融,营造出一种地方特色的氛围。然而,回归到个人情感,诗人却感叹“总无端歌哭,几番离合”,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感伤。在最后,诗人以“奈杜鹃啼尽不如归,春阴霎”作结,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归属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巴渝地区的描绘,展现了历史变迁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追忆往昔中,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无奈,最终以对归属的渴望作结,给人以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岷峨”指的是哪个山脉?
“巴渝舞,何杂遝”中“杂遝”指的是什么?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