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1:03
怕说行期,乍领略别离滋味。况又是江南三月,饯春天气。两岸柔条和泪折,一襟幽怨凭谁洗。向尊前莫为唱阳关,添憔悴。游冶处,从头记。多少恨,从今起。算花深栏曲,长相依倚。如旧山眉窥绣槛,槛前人影今天际。剩银钩题壁字分明,空凝睇。
我害怕提起离别的日期,刚刚体验到分离的滋味。更何况现在正是江南的三月,春天的送别气氛。在两岸的柔柳上,泪水交融,心中的幽怨又能向谁倾诉呢?在酒杯前不要再唱《阳关三叠》,只会增添我的憔悴。在游玩的地方,我从头回忆起这一切。从今往后,我心中积累了多少仇恨。想想那深深的花栏,仿佛依然可以倚靠。而如今,山眉依旧窥视着绣槛,槛前的人影在今天的时光中已经变得模糊。只剩下那银钩题写的字迹依然清晰,我只能空自凝望。
袁绶,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地区,擅长诗词,风格清丽而含蓄。其诗多描写离愁别绪,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本诗写于送别姨母云裳之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依依不舍和对离别的深切感受。正值春季,正是离别之时,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环境来渲染情绪。
《满江红 送云裳姨母之嘉定》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作品。诗人在送别之际,细腻地描绘了江南三月的美景与凄凉,展现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即以“怕说行期”引入,表达了对于离别的恐惧与不安,接着通过“乍领略别离滋味”体现出初次体验离愁的痛苦。细腻的自然描写如“两岸柔条”和“春天气”,使得离别的情景更显得柔和而又哀伤,仿佛在春风中泪水与花瓣交融。
诗中的“幽怨”与“阳关”二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伤感与对离别的无奈,暗示了即使在欢快的春日中,离别的痛苦依旧难以磨灭。结尾部分的“剩银钩题壁字分明,空凝睇”,更是将思念与孤独推向高潮,字迹清晰,却无人在旁,令人感叹。
全诗围绕离别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情感层次丰富,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离愁与乡愁。
诗中的“阳关”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首送别曲
C. 一个城市
D. 一种花
诗中提到的“江南三月”象征了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秋天的丰收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