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定风波 雨意》

时间: 2025-07-29 09:03:04

诗句

雨意凄迷酒意寒。

秋深始觉夹衣单。

细数年来苦与乐。

只说。

藕花香里梦伊难。

纵使一朝梦见了。

又道。

花须凋落叶须残。

不若临风常想象。

惆怅。

芳名题遍百花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9:03:04

原文展示:

定风波 雨意
作者: 冯至 〔近代〕

雨意凄迷酒意寒。秋深始觉夹衣单。
细数年来苦与乐。只说。藕花香里梦伊难。
纵使一朝梦见了。又道。花须凋落叶须残。
不若临风常想象。惆怅。芳名题遍百花笺。

白话文翻译:

雨意凄迷,酒意寒凉。到了秋天,才感到衣裳单薄。
细细回首这些年来的苦与乐,只能说,藕花的香气中,梦中的她是难以相见的。
即使有一天梦见了她,也只能说,花终会凋落,叶子终会凋残。
不如在微风中常常想象,惆怅的心情,芳名已经题遍了百花的笺纸。

注释:

字词注释:

  • 雨意: 雨中的情感,指天气的忧伤氛围。
  • 酒意寒: 酒意带来的寒意,暗示心情的低落。
  • 夹衣单: 指秋深时天气转凉,衣服显得单薄。
  • 藕花香: 藕花的香气,给人以美好的回忆。
  • 梦伊难: 指梦中的她难以实现。
  • 惆怅: 形容内心的忧愁和失落。
  • 芳名: 美好的名字,常指爱慕之人。

典故解析:

  • 藕花: 出自《红楼梦》,象征纯洁的爱情与美好的记忆。
  • 百花笺: 诗中提到的“百花笺”是古代用于书信的纸,象征着对爱情的追忆与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至(1895-1965),字少白,号不羁,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冯至的诗歌常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冯至经历人生起伏的时期,结合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对时光流逝的思考,表现了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惆怅。

诗歌鉴赏:

《定风波 雨意》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哲理的词作。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流露出对过去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开头两句通过“雨意”和“酒意”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和对往昔的怀念。秋天的来临使得诗人感到衣物单薄,象征着内心的脆弱与对生活的思考。

接下来的“细数年来苦与乐”,使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多舛。藕花香里梦的难以相见,暗示着美好记忆的遥远与难以触及。即使在梦中相遇,现实的残酷依然不可避免,花叶皆会凋零,暗喻着爱情的脆弱与生命的无常。

最后,诗人反思到不如在微风中常想象,虽有惆怅,却又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追寻。芳名题遍百花笺,表达了对爱的永恒追求,尽管心中有愁,但对美好的向往依然存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意凄迷酒意寒: 通过天气和酒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寒冷。
  • 秋深始觉夹衣单: 秋天的到来让诗人感觉到生活的单薄与凄凉。
  • 细数年来苦与乐: 反思自己走过的路,感叹生活中的苦乐交织。
  • 藕花香里梦伊难: 藕花的香气让人想起美好,却也提醒梦中的爱人难以相见。
  • 纵使一朝梦见了: 即使梦中相见,仍然要面对现实的无情。
  • 花须凋落叶须残: 生命的无常与爱情的消逝。
  • 不若临风常想象: 在自然中常常想象美好,抒发内心的情感。
  • 惆怅芳名题遍百花笺: 对往昔爱情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雨意、酒意比喻内心情感的状态。
  • 对仗: 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花的凋落、叶的残败赋予了情感,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无奈的感慨。通过对季节的描绘,反映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蕴含着对爱情的追寻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意: 代表忧伤与思念。
  • 酒意: 暗示内心的冷清与孤独。
  • 藕花香: 象征纯洁的爱情与美好回忆。
  • : 代表自由与幻想,诗人通过风寄托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雨意”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平静
  2.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来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A. 雨
    • B. 酒
    • C. 藕花
    • D. 叶子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愉悦
    • B. 惆怅
    • C. 愤慨
    • D. 满足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冯至的《定风波 雨意》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冯至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而苏轼则更多地表现出豪放与对理想的追求。两者在意象使用上也有所不同,冯至偏向于自然细节的描写,而苏轼则更加强调情感的壮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冯至诗文选》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江城子 春昼 江城子 其一 季春五日有感而作歌以自适也 江城子 江城子 袁沤波属题鱼千里室图 江城子令 江城子(登小吴台小饮) 江城子 江城子 春日感旧 江城子 江城子 秋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炎毒 装点 一蹴可几 包含抢的词语有哪些 寸字旁的字 禾字旁的字 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禽息鸟视 浮而不实 夭瘥 贫无担石 寸开头的成语 色字旁的字 斗字旁的字 包含狱的成语 上阵 疋字旁的字 龙跃鸿矫 十法九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