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4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44:50
高阳台 戊午岁末,闻应豪夫妇车祸见殒。悽然南望,赋此吊之
断砚脂枯,空帏影绝,情天不庇栖香。
黯黯车尘,偏教蝶魄成双。
可堪寒暖相怜际,奈欢缘比梦难长。
几多时翠护红持,谱就鸳鸯。
空山怨宇啼清夜,算并门雁侣,未抵悽凉。
纵有连枝,他生应自茫茫。
残图剩句教谁补,待招魂重写回肠。
怎禁他老泪沧洲,白发殊乡。
在戊午年的岁末,我听闻应豪夫妇因车祸而不幸去世,心中凄凉,向南方眺望,赋诗以吊唁。
砚台上的墨汁已干,空荡的帷幕影子消失,情天似乎不再庇护那栖息的香气。
车尘暗淡,偏偏让那如蝶般的灵魂成双成对。
可惜寒暖之间的相怜时刻,欢聚的缘分却如梦般难以长久。
多少时光翠绿护持着红艳,谱写了一曲鸳鸯之歌。
空山中怨恨的宇宙在清夜中啼哭,算是门前的雁侣,也未能抵挡那凄凉。
即使有连理枝,来世也应是茫茫无期。
残存的图画与句子又让谁来补全,等着召唤灵魂重写那回肠的诗篇。
怎能忍受他在沧海边流下的老泪,白发已归异乡。
作者介绍:朱庸斋(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常以悲伤的情感为主线,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戊午年末,因应豪夫妇因车祸去世,作者感受到深切的悲痛与哀悼,因此赋诗以吊唁。
此诗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作者对应豪夫妇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起首两句“断砚脂枯,空帏影绝”,便隐喻了失去与孤独,砚台的干枯象征着创作与情感的终止。而“黯黯车尘,偏教蝶魄成双”则以车尘暗淡映衬出灵魂的双双相伴,体现了哀痛之情。接下来几句则探讨了欢聚的缘分如梦般难以长久,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未来的思考,“纵有连枝,他生应自茫茫”一语道出了对再生的渺茫期待。诗的高潮在于“残图剩句教谁补”,沉重的悲痛使得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变得虚无缥缈,最终以“怎禁他老泪沧洲,白发殊乡”收尾,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无尽怀念和对已逝亲人的深深怀念。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结构严谨,意象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蝶魄成双”)、拟人(如“怨宇啼清夜”)、对仗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断砚脂枯”意指:
A. 生活富裕
B. 创作停滞
C. 感情美好
D. 亲情深厚
诗中提到的“蝶魄成双”象征:
A. 夫妻情深
B. 孤独生活
C. 亲情羁绊
D. 友情长存
“纵有连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重聚
B. 对未来的渺茫
C. 生活的美好
D. 亲情的温暖
答案:1. B 2. A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