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5:36
高阳台·伯纯出示悼姬人词,赋此慰之
作者: 潘飞声 〔清代〕
碧玉成烟,明珠化泪,琴铭怨入银笺。
梦醒天涯,不堪重话当年。
佳人未信青春老,脱青衣又跨飞鸾。
尽凄然。夜雨江湖,孤枕怀仙。
人间绮恨原无数,问青天皓月,几度能圆。
短命名花,争禁都种愁边。
玉箫怕有来生约,慰深情更结闲缘。
且闲眠。莫赋伤心,再听啼鹃。
诗中描绘了一个因爱而伤的人的内心世界。起初提到的是美好的回忆,如碧玉般的美丽和如明珠般的泪水,伴随着琴音的怨恨,记录在银色的信笺上。梦醒之时,身处天涯,无法再提往日的情感。佳人不相信青春会老去,换下青衣,又骑上飞翔的鸾鸟,尽显凄凉。夜雨中,孤独的枕边怀念着仙人。人间的怨恨数不胜数,仰问青天和明月,几度才能圆满。短命的花儿,怎能不在愁苦的边缘生长。玉箫怕有来生的约定,愿意安慰深情,结下闲缘。最后提出要放下伤心,静静地再听那啼叫的杜鹃。
作者介绍:潘飞声,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常反映个人的情感经历与社会环境。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纠葛交织的时期。诗中表现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失去的爱情的哀悼,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挣扎。
《高阳台·伯纯出示悼姬人词,赋此慰之》是一首充满浓烈情感的词作。全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深切怀念。开头以“碧玉成烟,明珠化泪”展现了美好与哀伤的对比,质感极为细腻。接下来,诗人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表达了对过去的无奈与不堪,言辞中透出一股强烈的失落感。
词中“佳人未信青春老”一句,反映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既是对爱人的期待,也是对自身青春易逝的无奈。最后几句中,诗人试图寻找内心的安慰,展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期盼与释然,虽然依然存有伤感,却也透露出一丝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词在情感上深邃而丰富,语言上典雅而流畅,是对爱情、时光及生命哲思的深刻探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爱情的追忆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对人间情感的深刻理解。即便面对失去,诗人依然希望在心中留下美好的记忆,寻求一种内心的安慰与释然。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碧玉成烟”中的“碧玉”象征什么?
A. 美好
B. 失落
C. 时间
诗中提到的“飞鸾”代表什么?
A. 自由与希望
B. 哀伤与怨恨
C. 回忆与思念
最后一句“莫赋伤心,再听啼鹃”的意思是?
A. 继续伤心
B. 放下伤心,享受宁静
C. 重温过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潘飞声的作品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逝去爱情的惋惜与追忆,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潘飞声则更强调对时间流逝的哲思。